给少年的科学书:向远方地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说

这是果壳献给少年的一份大礼

很多人说,做科普的果壳一直有“好为人师”的情怀,大家也天然觉得,果壳积累了这么多年,应该有很多适合少年看的内容吧?

但是,真正开始做“果壳少年”这个项目,我们比做其他任何一个项目都更慎重。我们反复提出策划案,反复否定,终于在2017年年底,成立了项目组。

说实话,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做第一轮调研——和中学老师交流需求。当时,我们特别怕碰一鼻子灰,担心如果老师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必要该怎么办。幸运的是,在调研阶段和老师们的讨论,极大地鼓舞了项目组成员。当时还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的朱岩老师,舍弃了午休时间和我们相会在学校门口的咖啡馆。他说,果壳应该做一些学校老师没精力弄的事情。他认为,在中学阶段扩展视野,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之后,我们还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物理组老师开会讨论了中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老师们听说果壳要专门给中学生做科普文章,都非常支持。因为老师们平时也需要想尽办法寻找各种素材,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果果壳能利用自己在科研圈和科普圈的作者和专家资源来做一些知识应用的整理,就能让教学如虎添翼。

于是,我们据此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参照初中的课标定主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白天学到了什么知识点,晚上就能看到与之对应的科普文章。

这里汇集了一批最好的学者和科普达人

在这样的愿景下,我们在果壳内外挑选了最严谨、最专业、最适合做少年项目的科学编辑,在一个月内迅速搭建了团队,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内容突击队。

组稿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策划期的打磨。

给中学生看的文章,需要格外谨慎,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果壳做内容一贯秉承的原则。但我们不知道,现在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偏好是什么样的。我们只是模糊地觉得,文章不能太长、太晦涩,不然,作为课外读物就非常不合适了。

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我们做了很多样稿,甚至尝试了一些网络文章流行的写法。但最后,我们还是否定了这些自作聪明的尝试,大家一致认为,给中学生看的应该是优质的内容和规范的文字。我们应该自己先判断出什么样的内容是优质的,这样才能让少年们知道好文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批作者是果壳作者中写作能力公认最好的学者和科普达人,有叶盛、云无心、王永亭、朱岩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约了几位学生一起来创作。后来,一位学生撰写的与演化相关的文章,成了“果壳少年”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我们想要表达的是:“果壳少年”的内容是为了少年的真实需求而创作的。

这里有百里挑一的少年编委

为了更贴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十几个中学生审读过的。这批由中学生组成的少年团,叫作少年编委。邀请少年编委加入的目的是,避免中学生看不懂书中的文章或者对文章内容不感兴趣。果壳微信公众号每次发出少年编委的招募通知,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份申请,我们并不要求少年编委是学霸,而是要求他们有广泛的阅读,有自己的爱好,并且愿意积极参与项目,毕竟在繁重的学习中,还需要每天看3~5篇文章,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

令我们欣慰的是,少年编委的经历,让很多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大学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规划。

如今,这些精心创作的文章即将出版,如果它们能够陪伴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我想,这可能是所有参与创作的作者、编辑、老师和少年编委都希望看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