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
第一节 筑梦新时代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条件。
2.领会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对个人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学前思考
《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
学习指导
社会是职业的社会,每个人的职业理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职业理想也是不同的。因为社会在发展,职业也会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一、新时代、新目标
扫一扫 看一看
要把职业理想建立在对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上。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饱受各国列强的欺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气馁,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终于初步把中国由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国。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厉兵秣马,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各种先进技术。在国内打破原有的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全面释放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终于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号召,其中,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把责任担当彰显于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上。广大学生要想在新时代坐标图的纵横交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用武之地,就必须敏而好学、学而善思、刻苦钻研,拥有与时代发展相统一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吻合的技能,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和应对竞争与挑战的本领。
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展望未来,我们青年一代必将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中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重大责任。我们每一名有志青年,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干事创业,积极作为,为已实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力量。
拓展阅读
《中国制造2025》目标
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支撑起了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基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基本方针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二、职业理想的含义和特点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在职业方面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奋斗目标。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决定着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职业理想是职业选择的向导,是取得职业成功的推动力,也是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二)职业理想的特点
职业理想以客观发展的可能性,以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来展示明天的现实。理想与空想、幻想不同。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幻想虽然反映了人们的一定需求和愿望,但一般离现实较远,不会表现为人们确定的追求目标;职业理想则是建立在现实可能的基础之上,反映人们对职业愿望和需求的有形化的构想。职业理想同奋斗目标相联系,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现实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1.差异性
职业是多样性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准及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及性别特征、身体状况等生理特征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发展性
一个人的职业理想会因时、因地、因事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3.社会性
职业理想具有社会性。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会通过一定的职业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承担特定的职责。
4.时代性
职业理想具有时代性。职业理想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同而不同。
三、将个人目标定位在时代坐标上
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上。经过近百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几代人的探索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要把责任担当彰显于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上。青年学生要想在新时代坐标图的纵横交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用武之地,就必须敏而好学、学而善思、刻苦钻研,始终保持与时代发展相统一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吻合的技能,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和应对竞争与挑战的本领。
要把敬业奉献体现在带着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上。李大钊曾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发扬“奉献青春之我”的精神,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凭借一腔热血,努力干出卓越的成就。
拓展阅读
如何看待“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要知道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什么时期,在世界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天时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天时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必须做好准备,伺机而动。
地利。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地利用区域的经济发展机遇;其次要分析所在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和毕业生就业特点、就业方向等。
人和。首先要了解你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然后要熟悉包括你所在学校教师和你的同学、朋友在内的人际网络。要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并善于从人际网络中寻找对自己未来职业有积极意义的成员,多向他们学习,多与他们交流,从中获益。
课后习题
1.简述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职业理想能够成就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