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道,谈古论今展望教育未来
钟秉林:强基计划是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卡脖子”人才
人物简介
钟秉林,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执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近些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社会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尖端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呼声和期待。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全国教育大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基计划”等近些年的重大教育事件都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在逐渐深入。2020年的一场疫情开启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也都是在教育创新第一线的奋斗者、实践者。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白丁)对话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执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围绕着5年来的高考改革趋势与人才选拔变化,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分享。
“强基计划”是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瞄准高新技术人才
白丁:近期,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提到一个观点,中美之间现代科学发展的差距在于美国更加重视科学的基础研究,因此更能诞生原始创新,而中国所强调的科学更偏向于追赶型的科技创新,缺少从0到1的过程。
2020年,“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为了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从“新高考”改革到“强基计划”,在综合素质及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我国有怎样的政策倾向和发展趋势?
钟秉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两个方面要高度重视。一是国家急需的基础科学的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二是高新技术的“卡脖子”领域,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类人才培养也要加强。
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强基计划”,实际上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通过“强基计划”,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非常优秀,或者在某个学科领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具有培养潜质,或者是在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方面有培养潜力的拔尖人才,进入大学,实行专门的培养计划,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2020年是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年,从现在招生情况看,是比较理想的。为了稳妥起见,教育部将启用“强基计划”招生的学校数量限制在36所。这36所大学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考生在参加高考之后,还须参加高校组织的自主测试,招生单位同时结合考生的中学学业水平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来决定最后是否录取。我想这既是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也是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白丁:我想问钟会长,“强基计划”与之前的自主招生相比,新的政策有哪些优势?
钟秉林:和过去90所大学的自主招生相比,变化有4个。第一,更加聚焦招生的领域。“强基计划”主要招收和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科学人才和一些“卡脖子”的、涉及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新技术人才,这限定了它的招生范围。
第二,“强基计划”对学校也进行了筛选。刚刚也讲到了,目前只有36所高校可以进行“强基计划”招生,这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在招生录取方式上,“强基计划”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参考高考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测试的表现,参考学生高中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和高中的学业水平,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再进行录取。
第四,从招生的规范性来讲,为了避免不正之风,“强基计划”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比如在网上进行公示等,接受老百姓和政府、社会的监督和问责。
高考改革总体顺利,平稳推进
白丁:您一直在参与高考改革的综合评价工作,高考改革的推进并不是“一刀切”,那么请问钟会长,目前改革工作推进得如何?接下来改革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钟秉林:高考改革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为这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稍有不慎而出了问题,会涉及学生和他们家庭的利益,还会引发舆情,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所以高考改革总体来说就是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平稳推进。
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文启动了上海和浙江两个省份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这两个地区按照新的方案招生,同时又启动了4个省市,即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4个省市2020年也已经开始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招生。从目前的情况看,各项工作进展比较平稳,社会反响比较正面。
2018年,又有8个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包括辽宁、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这8个省市将从2021年开始实施新的招生方案。目前我国已有14个省市先后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又有六七个省份正式申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现在教育部正组织专家组分别到有关省份,对其基础条件进行评估,评估之后由教育部确定明年启动改革的省份。
虽然改革总体来讲比较顺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遇到不少困难。高考改革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取向,就是尊重学生选择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让学生自选三科考试科目等。不能从应试角度去被动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综合改革来解决,有些要通过政策微调来不断加以完善。比如,学生自选科目设置,前6个省份采用的“3+3”模式(即语数外3科,加在其余6科中选择3科,有20种组合),后8个省份已经调整为“3+1+2”模式(即语数外3科,物理、历史2门必选一科,之后从其余4科中选择2个科目,有12种组合)。这不但可以避免选科时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而且对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而言,也可以降低操作难度,保证高考改革平稳推进。总之,要因地制宜,不断进行调整。
(本文根据钟秉林2020年10月在《白丁会客厅》采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