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总第87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首语

2016年即将结束,股市熔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一二线城市房价先后暴涨……国内经济下行未有缓解,而外部世界的政经格局屡屡上演“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德意志银行危机、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让人应接不暇。“不确定”成为当今世界最确定的事件。面对此种国内外情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方向。《比较》能够做的是依照主编吴敬琏的意见:“密切联系实际,在严谨的理论框架支撑下,去研究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从而使认识步步深入,对策也越来越有效”。

开篇“合同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对2016年诺奖得主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姆斯特朗的理论贡献所做的总结报告。评委会分别概述了霍姆斯特朗基于完备合同的委托代理模型和该模型的拓展,哈特不完备合同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基础以及该理论的部分应用。如评委会所述,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最优激励等都来自霍姆斯特朗的委托代理模型,这一模型还被进一步拓展用来分析多任务时的激励、团队激励、职业发展等。哈特的不完备合同理论的基本思想体现在决策权与财产权、企业理论、企业并购的成本和收益、所有权结构与投资激励等多个方面,然后被广泛应用于私有化、公司金融、创业企业的融资与治理、分散持股企业的融资与治理、破产程序改革和投资人权利等。这份总结报告内容丰富,值得我们理解与思考,诺奖得主探求根本问题的开创性理论研究,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众多经济问题的理解,进而为我们设计有效对策提供极为重要的价值。

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拉纳布·巴丹的文章讨论了一个古老的话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各种历史和制度的原因、信息的缺失和市场的不完善,发展进程可能陷入停滞,前进的道路可能变得昏暗,此时除作为产权和市场的“守夜人”外,政府往往还需要充当经济活动的向导、协调人、鼓动者和催化剂。因此,对政府作用的研究,应当突破大部分制度经济学研究所限定的狭窄范围,并探讨各种政府作用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为此,他补充了一些新的思考路径,例如,解决协调失灵和集体行动难题、承诺与问责的冲突和权衡问题、政府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政治联盟的组建问题、政治集权化和分权化各自的优缺点、租金分享在政治均衡中的重要意义、难以由市场和私人企业来解决的多重政府职能等。巴丹指出,“研究复杂制度可以用许多种有启发意义的视角,这种多样性是战胜无知的保证”。

艾默里大学助理教授杨洲的文章分析了奥巴马医改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景。奥巴马医改旨在实现医保全民覆盖,保障每个美国人均能获得方便可及、费用合理、质量可靠的医疗服务。为此,奥巴马医改法案新增了多种形式的税收项目和法令,以提高联邦税收,同时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联邦补贴,并对医疗的几乎所有交易环节进行复杂的政府管制。这样一来,全美五分之一的竞争性市场的控制权被集中到了华盛顿。虽然这一法案成功地扩大了覆盖面,但是其筹资和补偿机制存在严重的激励扭曲,影响了供需双方及医疗保险公司、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导致其实施前景暗淡。杨洲认为,美国医疗体制改革要想成功,关键在于改革医疗筹资与补偿机制,将联邦补贴的控制权和服务选择权交还给病患与医生。

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朱恒鹏和昝馨的文章从医生和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两个维度概述了美国医疗体系的现状,并和中国的医疗服务供应体系做了相应的比较。概括而言,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医生可以由自执业,医生诊所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医疗机构并无所有制之分;医保则以商业保险为主,其中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是最主要部分,政府主办的医保包括Medicare、Medicaid、退伍军人保险和儿童健保。虽然商业医保占大头,但呈现“多、小、散”的格局,因此相对于政府医保,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有限,而且以政府医保的支付标准作为其付费标杆。美国医疗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医疗费用高昂,两位作者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国内普遍认为是商业医保导致美国医疗费用高昂的流行观点不同,重要的原因是强势的供方利益,以及政府医保“供方友好型”和“创新友好型”的支付方式。而旨在改革美国医疗体系的奥巴马医改方案并没有触及整个医疗体系的根本问题,反而削弱了本已处于弱势的商业医保力量,让日益强大的供方获得更多收益,其改革前景堪忧。两位作者还论述了美国医疗体系和奥巴马医改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著名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克尔等人的文章,是对发达国家近期涌现的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变革的普遍担忧有感而发。作者们回顾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经济学家就这种种焦虑展开的争论,对比了这种种焦虑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当前一些极端的焦虑看上去都不大可能发生,技术进步将继续以引人注目且不可预见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优势法则也有力地证明了,即便在一个机器人性能和自动化技术已大大增进的经济体系中,大部分劳动者仍可以发挥作用。但是,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仍继续有效,稀缺仍会伴我们左右。

钱颖一的文章是为了纪念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拉丰是钱颖一的长者和挚友,在这篇文章里,他深情回顾并简练地概括了拉丰对经济学和经济学教育的贡献:作为经济学家,拉丰对信息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很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些贡献足以让他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法国经济学家,他在法国图卢兹创建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欧洲现代经济学的重镇,在那里培养造就了世界级的经济学家。作为关心和投入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家,他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尽管不太为国人特别是经济学圈外人所知,但是值得我们感激和珍惜。就个人而言,拉丰为钱颖一研究现代经济学、探索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改革、推动大学改革,带来了激励,树立了榜样。

最后是围绕近期产业政策之争而组织的一组文章:林毅夫、张维迎根据公开辩论修改后的文章及回应,田国强对林张之争的评论,顾昕对产业政策的经济学理论重建所做的综述,大野健一关于产业政策质量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和讨论,社科院江飞涛博士对小宫隆太郎等人的《日本的产业政策》一书所做的书摘,以及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的产业政策研讨会实录(参与讨论的有吴敬琏、陈清泰和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兼国家战略特区咨询委员会主席八田达夫等)。我们如实地呈现了各自的主要观点,任由读者自己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