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浙江看中国的社会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一、浙江基本概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纬27°02′—31°11′,东经118°01′—123°10′。东临东海,南接福建省,西与江西、安徽两省相连,北与上海市、江苏省接壤。省会杭州。浙江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设区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下分8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7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33个县(其中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含655个镇、274个乡、449个街道。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六个地形区。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岛有就26个。浙江的海岸线总长6500公里,为全国之最,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

浙江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兴七里亭旧石器早期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100万年前浙江就已出现了人类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从4000—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到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不等,其中在良渚遗址还发现了5000年前中国最大的古城。浙江文化灿烂,素称“文物之邦”。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8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4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村落401处。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中,浙江每一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现入选数已达217项。有8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中国活字印刷术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榜数也居全国第一。境内的江郎山是世界自然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是超大型线性活态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画田园,蛟龙出岫

二、浙江经济发展情况

浙江全省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常住人口总量为5657万,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6%。人多地少的历史问题由来已久,也倒逼着这里的百姓形成了善于经商的传统,孕育了浓厚的商业文化。在公元前6世纪,浙江就出现了商业的萌芽,当时的浙商代表人物范蠡(1),如今被浙江人奉为“财神爷”;公元6—10世纪,海外民间贸易和私人自主贸易在浙江兴起;公元10—14世纪,繁荣的都市商业集镇和以沈万三(2)等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出现;公元14—19世纪,浙江工商业活动兴盛,龙游、南浔等各地商帮崛起,近代金融“宁绍帮”等浙商品牌树立。与浙江重商传统相对应的是浙江的重商文化,其中以状元商人陈亮(3)的“务实事功”思想,叶适(4)主张的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的永嘉学派思想,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5)的经济伦理观等“工商皆本”思想最具代表性。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孕育了522.6万户各类市场主体,平均每11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33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物产中大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此外,还有650万浙商在省外创办企业30多万家、专业市场2000多个,总投资达4.5万亿元。更有150万浙江人遍布世界各地工作、生活、学习或投资,其中,经政府经贸部门审批或备案的境外创办企业和机构近万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4620亿元(折合707亿美元),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全省累计批准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投资581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22.5亿美元。

有了如此发达的市场主体,浙江很快由一穷二白的资源小省,发展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全国首屈一指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2004年迈上万亿元台阶,2008年突破2万亿元,2011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2014年突破4万亿元大关,并由1978年的12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18万亿元。长期以来,浙江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在浙江仍占很大的比重:1978年第一产业占38.1%,农业人口占85.5%。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浙江已成为一个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大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2:44.8:51.0,早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吉利汽车流水线

三、浙江社会发展情况

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65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8.0%,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时期;截至2017年末,浙江15—64岁人口4186万人,其中就业人口总数37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3.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0%,而在2016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11.7%,说明浙江人口呈现出比较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人口出生率为11.92‰,死亡率为5.56‰,自然增长率为6.36‰,且处于上升期。全省户籍人口4911万人,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525万人,其中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2163万人。常住人口中,包括全部56个民族,世居浙江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达16.6万人,设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景宁畲族自治县。

浙江社会发展呈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基础教育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已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100%。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08所,其中本科院校59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2%。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已全部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区域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分别居全国第5位、第3位、第4位和第4位。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61个,文化馆102个,县级以上图书馆102个,博物馆285个,所有这些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并建有农村文化礼堂近8000家、文化广场26109个。全省有卫生机构3.15万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29.04万张(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占24.17%),卫生技术人员43.24万人。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浙江以“藏富于民”著称,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046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61元,是全国人均36396元的1.41倍,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是全国人均13432元的1.86倍,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近年来,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至2.04:1,是中国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浙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13万人、5252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88.6%和98.0%,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建成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教育救助制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建成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提高到5232元/年·人以上)等制度。

大花园里的幸福生活

四、浙江社会治理情况

浙江贯彻“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围绕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目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全省在册的385.6万名中共党员,分别归属于20.5万个党的基层组织。其中,有农村党组织4.1万个,社区(居委会)党组织1.4万个,机关党组织3.1万个,事业单位党组织3.4万个,国有企业党组织1.8万个;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分别有5万个、0.9万个,覆盖率分别达92.4%、72.9%。全省已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或便民服务中心33010个,覆盖96%以上的行政村和100%的城市社区。

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陈玉球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

全省政府行政资源科层化设置,分布于11个地级市,89个县级行政区,1378个乡镇(街道)。基层的27458个村民委员会、3581个社区居委会在党委政府指导下依法自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地方政府不断优化行政服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基层行政资源“四个平台”建设等改革走在中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前列。在已经举办了8届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中,浙江入围奖项已经达到21项,居全国第一。近些年来,浙江正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特别是自2016年底开始,浙江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根本理念,依托政府服务的大数据支撑,启动了以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一年多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现率已达到87.9%,办事民众满意度达到94.7%。

浙江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目前,浙江全省登记在册的志愿者队伍达3.5万余支、230余万人。拥有经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8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8.6个,其中列入目录可以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已经达到了6709家;纳入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达14万个,涉及社区服务、卫生、教育、救助、帮扶、养老、助残、维权、文体各个领域。拥有一支总人数达144758人的城乡社区工作者,成为最基层的治理队伍。为了更好地把社会力量协同起来,浙江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在全省组织起10.9万个网格、23.5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参与其中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2017年,浙江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已经连续保持14年的增长,达到了96.58%。


(1)范蠡(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字少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主要在今浙江为官,曾献策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2)沈万三(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商人,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即万户之中最高等级之意,作为巨富的别号。今浙江湖州人,是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国首富,被后人赞为“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

(3)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4)叶适(1150—1223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5)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今浙江宁波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