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发展(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洪银兴

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研究其实现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学科。国家教材委确定的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就有《中国发展经济学》。我有幸中标,主持编写《中国发展经济学》教材。《中国发展经济学》毫无疑问要以中国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实现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问题,因此不排斥有选择地吸收国外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积极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就是“他山之石”。

经济发展思想从经济学产生之初就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就有丰富的发展思想。但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分支则是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经济学产生到现在,发展经济学家经过了几代人,其发展思想也在不断演进。本书初版书名为《追求发展》(2016),后收入牛津大学出版社VSI系列于2018年再版,应该是属于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的著作。书中提出的许多发展理论都是处于发展经济学前沿的。当然,他在书中对所提出的各个发展理论都有演进史的描述。

本书作者伊恩·戈尔丁曾经担任世界银行集团副行长兼发展政策局局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项目主管、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南部非洲开发银行首席执行官和曼德拉总统经济顾问。这意味着作者对发展中国家有直接的观感和丰富的实践,同时如他所说,汲取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发展经济学领域有影响的思想家的发展思想都有所涉及;但他明确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或经验。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世界上的贫困国家;而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尽管如此,他在书中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对中国当前的发展研究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八个章节来解释对发展的追求,每一章都借鉴了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采用了跨学科的视角。我在这里择其中的几个对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思想进行评析。

第一,关于发展的内容。作者同意发展经济学界早就认识到的经济发展不能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判断。但他同时指出,经济增长往往是促进发展的必要条件。消除贫困一般需要经济增长,因为在没有经济增长的贫穷社会中,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以及发展的其他基础条件。由于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年来往往仅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之类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然而,仅靠经济增长是不够的。依据在许多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中继续普遍存在的严重贫困,以及持续存在或不断扩大的不平等现象,作者指出,仅仅是经济增长未必就转化为福利的改善,即使在经济增长和平均收入取得显著进展的国家,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也在加剧。依靠不平等的收入和资产分配,经济增长可以进一步聚集财富,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内部,最贫穷的那些个体没有充分受益以摆脱贫穷。因此,有必要跳出平均值来研究分配情况,以确定即便总体上取得了进步,但相当数量的人仍处于贫困之中并遭受严重贫困的折磨。因此,发展需要减少贫困、降低失业率以及缩小不平等。作者由此提出,必须超越经济衡量标准,把那些对国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客观和主观衡量标准也纳入其中。重点是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步。作者指出,几乎所有社会都存在两大挑战:一方面是因(经济)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是极端贫困所带来的持续挑战。我们需要关注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包括幸福感、满意度和快乐等主观概念。与此相应,发展不再是经济学家的“自留地”,其本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跨学科学术研究对象,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医学以及其他许多学科。

第二,关于现代化的价值观。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现代化的目标。人们通常把现代化看作经济过程。作者则把现代化看作一个文化过程,并认为发展取决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价值与规范。为了发展,现代社会的规范必须取代传统社会的规范。根据这一理论,现代化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传播理念、规范、价值观、态度和政策来实现。这些现代价值观将鼓励工业发展和增长。没有这些价值观,发展就无法实现。针对人们关于发展是一种独特的西方经验,或者现代化必须遵循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他指出,以遵循西方模式而获得一种独特的最终状态的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今天在中国推进现代化不走西方式的道路,最为根本的就是现代化的价值观的差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中国式现代化,则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是个挑战。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新的概念和指标,要超出国内生产总值或人类发展指数,来充分衡量可持续发展,从而理解当前决策对后代的影响。虽然目前富裕国家的进步与它们使用化石燃料密不可分,但减缓气候变化要求未来的排放量必须大幅减少。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占全球碳排放的近三分之二,它们如何在不加重气候变化影响的情况下攀登能源阶梯,以提供急需的能源来满足其电力、交通和其他能源需求,这个问题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发展挑战。作者使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说明:在发展周期中,污染强度首先增加,然后降低。工业发展首先会破坏环境,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和优先考虑的重点发生改变,各国会越来越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从长远来看,发展对环境是有利的。一旦收入增加,公民和监管机构限制污染行业,这种环境恶化就会下降。作者认为,尽管一些证据在某些环境影响上支持这一论点,如水和空气污染,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污染物。现在仍然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即我们可能在远未达到这一目标之前就破坏了全球生态系统。作者认为,不能只是相信市场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解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规模和紧迫性,需要对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进行更大的投资。减少碳排放需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对非碳能源进行投资。这就需要大幅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非碳能源融资的支持,以及对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以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攀登满足其人民需求的陡峭能源曲线。作者还指出,解决这一挑战的责任不能只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由于经济、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原因,要求富裕国家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最富有的国家造成了许多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高于中低收入国家。

第四,关于自动化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发现,在机器和人工智能执行任务的地方,决定生产地点的可能是资本价格(以机器人和自动化程序的形式体现),而不是劳动力价格。再加上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3D技术和其他技术,很可能会导致自动化生产和服务转移到资本成本更低的发达经济体。这一趋势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就业前景构成了根本性挑战,需引起迫切关注。这里存在一个真正的风险:技术变革可能会加剧不平等,因为大量的个人群体由于文盲、缺乏宽带和无法使用计算机技术而断了与外界的联络。即使对那些能够接触到新技术的人来说,也可能会产生重大后果。随着各个社会都变化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被甩在后面的风险。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常规制造业的自动化以及这些工作被机器取代,工作岗位被再次转移到发达经济体,这就造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服务业通常被认为是增长的引擎,自动化的兴起很可能会破坏服务业的许多部门。如何在未来一个世纪管理这一风险,将是发展的核心。适当技术的可得性和适用性,以及辅助教育、技能、管理规章和机构的质量和适应性,将决定技术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应对发展挑战或在多大程度上造成新的发展障碍。技术变革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构成的挑战突显了管理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性,并确保发展战略要考虑到我们当前这个发现的时代快速变化的动力。由于技术取代了许多日常工作,发展中国家有潜力在创意产业和护理(医疗卫生、退休和相关工作)、旅游和其他服务领域创造就业,就像建立一个促进人类繁荣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那样,教育和技能将继续成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

第五,关于发展的治理,涉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对此,发展经济学界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发展理论的先驱们极力强调,资源配置的僵化和不完善的或缺失的市场是发展的障碍。因此,政府干预被认为是必要的,以防止经济陷入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此外,通过提供关键的基础设施、保护幼稚工业以及支持经济和政治机构,使有竞争力的国内工业得以出现。后来,经济学家又认为,市场机制比政府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为了实现发展,政府(干预)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市场应该自由化。政府有必要开放市场,进行贸易改革,确立产权,取消限制自由企业的制度,并将一系列国有机构私有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凭市场无法实现发展,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国家和市场作用的大讨论。作为这场辩论的一部分,制度和治理的重要性,以及被自由市场正统派忽视和弱化的教育、医疗卫生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得到了恢复。到了作者写作本书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和结构调整方案的失败,已使得意识形态的钟摆开始向中心偏移,确保政府和市场之间有效相互作用的挑战被认为是发展的核心。作者对政府作用的肯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作用可以克服地区差距。作者认为,地理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制度来调节的,良好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可以给糟糕的地理环境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令人满意的好政府可以建设高效的道路和灌溉系统,投资重要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治理减少了不确定性,再加上投资的增加,可以克服糟糕的地理位置。其次,政府作用可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对发展成果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造成消极的分配结果。大流行病、网络攻击、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颠覆性新技术所带来的威胁,可能会破坏布局最好的发展努力。这就需要存在有效的政策。再次,政府可以有效应对全球化。全球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有争议的。一些人认为,全球化是减少贫困的强大力量,还带来了预期寿命的大幅增长以及其他重要发展维度上的飞跃。另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具有负面影响,被视为日益加剧的不平等、贫困、失业和环境破坏的根源。作者根据全球化的实践,认为全球化既是最大的机遇,也是影响我们所有人未来的新的系统性风险之源。代表全球化的各种流动可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没有一个国家在经济上是一座孤岛,各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方式,是其发展结果的关键性决定因素。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加强——金融、贸易、援助和其他经济流动性方面,以及卫生、教育、科学和其他发展机会方面——要求具备一种日益成熟老练的政策能力。管理那些因不断融入国际社会带来的各种风险,也同样需要政府的作用,它决定着能否收获全球化带来的上行机会,并减轻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总的来说,本书篇幅不长,但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作者在关注自发展经济学建立以来各个学派发展思想的同时,也阐述了世界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发展思想。虽然作者主要讲的是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但有许多精湛的思想也可以为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