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实施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时至今日,业务流程、流程优化、流程配套、流程中心、流程管理、流程绩效等词语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为提升运营效率,流程自动化已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

在流程自动化领域,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表现令人瞩目,已逐渐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技术趋势。2021年,中国RPA市场规模达到28.8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55.7%。RPA中国关于“2022年RPA投入规划”的调研显示:76.1%的受访者计划扩展RPA技术应用并逐渐加大技术投入;预计至2024年,中国RPA市场规模将达到81.8亿元。

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希望以正确的方式实现业务自动化,确保自动化投资能充分发挥潜力,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敏捷性、效率和收入。那么怎样做才能一步到位、少走弯路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可以学习?有哪些成熟的工具可以运用?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对于员工来说,面对机器人未来可能会代替个人完成一系列流程任务,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熟练掌握数字技术,还需要调整心态。那么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灵活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掌握数字技能?怎么做才能不被机器人替代,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对于已在IT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或在校学生来说,面对规模庞大、高速增长的RPA市场,应如何充分利用RPA的这一发展势头,抓住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应如何利用自动化产品技术快速提升自我技能,并结合自动化思想、工具和方法,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成为专业的RPA技术型人才或管理型人才?

这些正是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

本书紧紧围绕RPA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实施RPA各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全面梳理了RPA实施管理的规范流程和方法,相信能让各类读者都有所收益。希望本书能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读者对象

·RPA项目实施的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

·流程再造或精益流程的专家顾问

·负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RPA产品研发技术人员

·对RPA技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开设相关课程的大专院校师生

本书特色

目前市场上RPA相关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介绍RPA产品应用与操作的书,旨在指导读者学习如何操作某款RPA软件来完成流程的开发和运行;另一类是介绍RPA结合各行业应用的书,通过介绍不同行业领域的典型案例,让读者了解如何梳理、分析流程,如何结合实际业务更快地落地RPA。

本书内容不拘泥于某款RPA产品,而是从企业使用RPA实现数字化转型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介绍企业应该如何进行RPA人才队伍的搭建,包括各职能部门应承担哪些职责和如何做好RPA的卓越运营管理工作,帮助企业管理者统筹RPA战略落地。

本书围绕RPA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方法论展开,不仅介绍了RPA技术的相关背景知识,还结合传统IT项目开发、运维管理的思想,通过融入RPA项目的特性,形成了一套从实施RPA到管理RPA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均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读者可以像翻看工具书一样,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共14章。

第1、2章介绍RPA产生的背景和RPA的价值、市场上主流RPA产品的架构原理和RPA产业链中各赛道代表性企业的产品优势,帮助读者了解RPA的基础知识和RPA行业的发展现状,指导企业完成RPA产品选型。

第3章介绍企业RPA数字化转型之路需要经历的4个阶段、RPA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以及RPA项目管理。

第4章概述RPA实施全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的意义、输入输出项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了解RPA实施的全流程。第5~10章分别介绍RPA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完成这些工作可以使用的工具、方法和规范,帮助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正确、高效、规范地输出和管理RPA流程。

第11、12章主要介绍RPA的日常运维和卓越中心。第11章介绍运维团队的工作职责、沟通与响应机制,帮助企业建设RPA运维操作管理规范。第12章介绍RPA CoE的职责和运营模型,帮助企业高效、持续地推动RPA多方面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能力。

第13章介绍提高认知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旨在提醒读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摆脱惯性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多思考、多提问、多发现、多创造的思维方式,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业务价值。

第14章分享4个RPA实施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本书介绍的方法,真正将其运用到实际的RPA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中。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读者想获取书中介绍的RPA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所有项目文档模板,以及RPA工程师所需具备的所有技术栈能力等资料,或者有任何宝贵的意见,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沟通。我们将尽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解答,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

致谢

遇见,是最好的礼物。

首先要感谢RPA之家的陈德炼老师,你的引荐和努力促成了本书的出版。

感谢RPA之家的徐锐老师,在这一年时间中,在你的组织和鼓励下,我们才顺利完成写作。

感谢RPA之家的杨振、章泽民、邵京京、李阳、裴登海、李瑞,以及名单之外的每一位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本书编写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家人们的默默支持。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老师、陈洁老师支持我们写作。

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家人,以及众多热爱RPA的朋友!

张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