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我听这首歌还是会流泪
最后一集,如懿淡然地走了。乾隆暮年,白发苍苍。
他打开一个盒子,里面赫然是如懿情断时剪下的乌发。他颤颤巍巍剪下一缕自己的白发,放于盒中,白发乌发从此相叠。
这是男人最后的爱的归宿。
恍惚中,少女如懿翩然走来……
我又跟着网友哭了一场。
我经常在想,公司花了那么多年,集合那么多人,做一部那么长的电视剧,其间经历了各种艰辛。那么通过《如懿传》我们究竟要表达什么?
是描述帝王婚姻的兰因絮果吗?是哀叹古代女性命运的悲哀吗?是揭露帝王制度的残忍真相吗?
我的感受远不止于此。
且不说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就在当代,在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里,男孩子要出人头地,事业成功,恐怕是所有家长的基础期待: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成就一番作为,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我们教育中最普遍的公式。
那么对于女孩呢?我们听到最多的,除了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之外,加上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嫁到好人家,再生个好孩子。
夫妻恩爱,阖家幸福,仿佛是对一个女人成功的最高评价。
反过来说,一个女人再优秀,如果没有甜美的爱情,也是枉然。
林忆莲曾有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叫作《不必在乎我是谁》,里面的歌词,我们听了都会背:“女人若没人爱多可悲,就算是有人听我的歌会流泪……”
我们能否这样理解歌词:一个卓越的女歌手,很多人爱听她的歌,听了还会流泪,人气如此旺的她,却依然觉得自己很可悲,因为她没有人爱,没有人追。
所以概括起来,我们的文化鼓励男人追求成功,女人追求幸福。
男人不成功是窝囊废,女人不成功是本分人。
男人成功但不幸福,是钻石王老五;女人成功但不幸福,是没人要。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来看看《如懿传》。主角是传统意义上的最成功的男人——皇帝,以及最幸福的女人——皇帝钟爱的她。
故事里男人只求成功,女人只求幸福。
乾隆反复说:朕是大清皇帝。
如懿反复表达:臣妾只求皇上爱我。
经常听男人们讨论,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有人一边喝着茅台,一边剔着牙说,中国皇帝里最羡慕乾隆,他从爷爷、爸爸那里继承了一个盛世,他拥有英俊的外表、无上的权力、健康的身体,他活到高寿,还坐拥美女无数,吟诗作画,郊游打猎,不亦乐乎。
87集的篇幅给我们讲了一个权力顶峰的男人如何在无法自我选择的人生中,经历挣扎,最后情感孤独。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如何从死守爱情到对爱绝望,用死亡宣告解脱。
配着形只影单、白发苍苍的乾隆,林忆莲的那首歌应该这样唱:男人若没人爱多可悲,就算是皇上听我的歌也会流泪……
男人不幸福,成功也是枉然。
女人不成功、不独立,哪里会有人永远爱你。
我们不能把事业和生活对立起来,我们也不能把成功和幸福对立起来。
一个不幸福的人何谈成功?在追求事业的每分每秒里,他若是自我逼迫,心情煎熬,那这样的成功只要一个酒局就会演变成微博热搜。
一个不成功的人何谈幸福?如果实现不了自我价值,把所有的成就感都寄托于丈夫和孩子,依靠朋友圈秀幸福的妻子,丈夫的一次晚归都会成为人生的惊涛骇浪。
我们不能依靠所谓的外界评价定义成功和幸福。而真正能掌握的,是内心的独立、自爱。这跟权力、金钱、婚姻、爱情,通通没有关系。
我的儿子客串了《如懿传》里面的一场小戏,因为长得像黄晓明,意外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为剧的宣传奉献了热度。我跟他开玩笑说,上微博热搜第一还不是因为负面新闻,真是全国难得。不料他的回复竟是:“哈哈,妈妈,这辈子我的‘成就指标’算是完成了,余生我只求快乐即可。”
我想,如果成就与快乐对立,那我宁愿你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不是成功的人。但是在妈妈的人生经验里,快乐的人往往有成就,至少于他自己,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而我的女儿说:“妈妈,我不怕老,不怕死,不怕孤独,我就怕不快乐。”
我想,不论是谁,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精神快乐,这样的快乐,是从自爱带来的被爱,被爱带来的大爱。
而一个母亲能做的,是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忠实于内心,寻找他们自己。
而我也一直在尽力摆脱世俗标准。在每一部剧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品味、反思……直至走向精神的自由。
这次,我千转百回请来林忆莲唱《如懿传》的主题曲《双影》,她最后和张惠妹合唱了这样的词:“但愿我们永远走在光里,这一生如此多云,这一生从此无云。”
我听这首歌还是会流泪。这是成功混搭幸福的自由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