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圣安娘娘
渭乡有个魏氏,相传是魏国王室之后,秦灭魏国时,以刑徒身份迁徙而来。
靠着家族底蕴,经过两百来年的繁衍发展,不仅早早脱去罪身,更是成为渭乡第一大族,江阳县的土豪之一。
有人甚至称渭乡为“魏乡”。
当代家主魏老太公,乃渭乡三老。
魏太公有个弟弟,在长安为官,前年传来消息,据说已是黄门侍郎,天子近臣。
魏太公有三子,老大跟随在叔父身边,在长安发展仕途,老二则在巴郡郡府为吏官,剩下的老三,留在家中操持魏家商贸。
这位魏家老三能力出众,将魏家商业打理的红红火火,只有个好色的毛病,不仅有一个正妻,七八个妾室,在外面还养着数个艳妓。
女人多,孩子也多,不说女儿,光是入了族谱的儿子,就有五个。
其中的大儿子,名叫魏行冲,不是正妻所生,不过长的好看,也最像其父,所以深得魏家老三的喜欢。
这魏行冲比陶景大两三岁,知道自己不是嫡子,继承不了家业,干脆也不去费心思,只安心做个纨绔子弟。
这样一来,反而更得其父宠爱,也得到了魏老太公的认同,于是在纨绔路上越走越远。
陶景的大伯,与魏家老二同在郡府任职,作为同乡,两人自然而然的交好。
而陶家虽非大族,但老大为郡府官吏,老二,也即陶景的父亲陶务,虽是个浪荡游侠,但名声大,深得江阳县一众游侠儿的敬仰,再加上陶伯积累的家财。
所以魏家也没小觑陶家,借着陶景大伯与魏家老二的关系,两个家族顺势亲近起来。
于是,陶景便与那魏行冲有了交际,然后,发生了恩怨。
那时陶景还小,并非现在的自己,因为陶务杀人亡命,所以直到五岁,都没见过父亲,母亲又溺爱,便养出了顽劣性子。
后来陶务虽然回来了,可他本人就是个不靠谱的,又哪会教养孩子,反而整日与狐朋狗友厮混,做了个坏榜样。
小陶景的性子,愈发桀骜。
当这样的小陶景,碰上那个涂脂抹粉的纨绔子魏行冲,不说水火不容,也是针锋相对。
而陶景从陶务身上唯一学到的东西,是武艺。
能成为江阳县有名豪侠,光是喝酒吃肉肯定不行,单单是身材高大,也不足,陶务的名声,那是实打实打出来的,要不然能当街杀人呢。
陶务对于儿子出生,自己却亡命在外,连儿子婴儿时的样子都不知道,也是心有遗憾,很是愧疚。
虽然从不说,但他其实一直想弥补。
可除了打架与喝酒外,他又没啥本事。
儿子还小,喝酒肯定不能随便教,自然只剩下一身打出来的武艺,能用来耍耍老父亲的威严。
陶务教的用心,小陶景也对武艺很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也靠着传授武艺,父子俩渐渐修复了嫌隙。
小陶景对于武艺还是有些天分的,十来岁就能与父亲打的有来有回,若非有母亲日夜不停的劝戒,怕是早成了混世魔王。
说了这么多,只为说明,魏行冲虽然比陶景年龄大,但每次冲突,都是被小陶景教训。
也因为年龄更大,魏行冲也不好意思向家里告状,怨气憋在心里,越积越重。
相反,小陶景越长大,风采越盛。
魏老太公见了陶景,都忍不住赞叹好个麒麟儿,魏行冲的父亲,更是干脆要将女儿许配给陶景。
若说小陶景虽然风采出众,但性格桀骜,算是个明显缺点,但等现在的陶景穿越而来,去了那份桀骜,谁人见了不赞一句“公子如玉”。
当陶景随着父亲,前来参加魏行冲的冠礼时,一下就将所有风头抢去。
那陶务,又是个游侠性格,更是不知谦逊为何物,别人夸奖陶景一句,他不仅照单全收,更能自己再加两句,将气氛搞得更加火热。
本该是主角的魏行冲,当场沦为了配角。
可恨的是,陶景竟然还微笑走过来,告诉他以前事,都是小孩子打闹,现在大家都成年了,就让那些恩怨一笔勾销。
还说,日后陶、魏两家携手,他们年轻一辈定能成就一场大事业。
魏行冲听着,将牙齿咬的咔嘣作响,心头狂吼:
“该死的混蛋,受欺负的是我,我被你从小到大欺负了八年!整整八年!”
“还有,今天是我加冠!我才是大人!你个混蛋,毛都没长齐,凭什么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教训我!”
其实,陶景是根本没有这些心思。
他刚穿越来,正琢磨着如何成就一番事业。
要做大事,财力、物力、人力缺一不可,而魏家,简直是个完美助力,甚至,陶景都打算牺牲下自己,迎娶魏氏女。
当然,主要还是魏行冲父亲好色,娶得妻妾都是美人,生的女儿个个水灵灵,他不亏。
陶景心里打算:未来他若为曹操,魏家完全可以是他的夏侯嘛。
与魏行冲化解恩怨,只不过是他计划的开始,小试牛刀罢了。
毕竟在陶景看来,两人间的所谓恩怨,真就是小孩子的打闹。
可他却不知,那是因为他每次都是胜利者,吃亏的从不是他。
站在魏行冲的角度,陶景就是来羞辱他的,而且是在他的行冠礼上,当着众人之面,趾高气昂的羞辱他。
在自家父亲的一句调侃后:“景儿哥果然是长大了,不知谁家有幸,能得如此乘龙快婿啊?”
魏行冲当场爆发。
细节且不说了,总之是场面难看,魏行冲没讨到半点便宜,其父大怒,魏老太公气的颤抖。
那次冲突之后不久,陶景就见到了学成仙果,归来探亲的叔祖父,然后果断舍弃先前的所有规划,一头扎进修行路。
听闻陶景离家求仙,舍弃俗事后,魏家上下,从魏老太公到偷偷钦慕陶景的魏氏女,全都叹息不止。
唯有魏行冲心情复杂,说不出是喜还是别的什么。
可当陶景转投了灵霄天箓,有一次回家看望父母,顺便在渭乡做了个香火受愿,其降妖除魔的本领被传开,陶景再次名声大震。
并且比之前声名更响。
然后,突然一天,魏行冲留下一封信,丢下刚纳没多久的宠妾,离家出走求仙问道去了,信中还说会给魏老太公,其父带回长生药。
总之,渭乡有名的纨绔子弟,就此消失。
着急的魏家还委托人找到陶景,让陶景帮忙寻找魏行冲。
这时的陶景,已经差不多积累够了鬼仙箓的善功,刚刚返回江阳县。
接到请求,念在魏、陶两家的情分,便打算等晋升鬼仙后,就去找一下那位“儿时玩伴”。
结果,天变降临,陶景当场陷入昏睡。
而大劫之下,魏家都自顾不暇,哪还有空去找一个公子哥。
血雨三月,洪流肆虐,神庙邪变,最后是灵江河神化邪,最恐怖的危机降临。
就在这渭乡百姓,生死存乎一线之时,失踪数年的魏行冲,现身了,带着一位“圣安娘娘”从天而降。
然后宣称,只要信奉“圣安娘娘”,就能得到庇护,不怕邪孽,无惧大劫,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便是前文所说,渭乡百姓的又一个生机。
魏行冲以魏家庄园为基础,只用很短时间,便建造出了一座圣安宫。
“圣安娘娘”端坐于圣安宫内,接受百姓朝奉。
也确如魏行冲所宣称的,信奉了圣安娘娘后,果真不惧邪异。
但真正成就圣安娘娘之圣名的,是那化为邪孽的灵江河神,掀起血河来淹圣安宫。
那一天,渭乡、临江乡、东水乡的每个人,一抬头,都能看到一条血河自灵江河中冲天而起,裹挟着无数魔物荡过天穹。
人们都以为血雨要再次降临,无不恐慌惊恐。
然而最终,血河无功而返,只成就了圣安娘娘。
那日之后,无数百姓舍弃被魔物侵蚀的家园,拖家带口涌到圣安宫,狂热的献上信仰。
不久,魏行冲建立圣安道,自称教主,尊“圣安娘娘”为圣安大天尊。
初时,百姓虔诚,圣安庇护,魏行冲的传道红红火火,渭乡简直成了世外桃源。
可不久后,有识之士开始发现了不对劲。
圣安道建立后,自然要招收弟子,可所有弟子,全都是年轻貌美的美男子。
另外,聚集在圣安宫的百姓,不时便有人求救,说是自家小女儿丢了,全都是九岁、十岁,容貌姣好的女童。
问题越来越严重,和谐的景象出现了裂痕,渐渐,有的目光由虔诚变为怀疑。
其中便有陶务。
不过,无论如何怀疑,也没人敢点破。
陶务也不敢。
其实陶务在圣安宫混的很不错。
靠着与魏家的关系,陶家上下都得到了照应。
陶务更是成为了一名百将,率领百十来号的兵马,建立坞堡,抵御魔物,拱卫圣宫。
所以他虽然觉察到了圣安道的猫腻,但顾忌家人,只将一切留在心底。
直到,灾厄波及到了他身旁。
王大!
陶务自小一同长大的玩伴,他杀人亡命时,也直接舍弃家人陪他一同流亡,等他成了亭长,王大也跟随他成为亭卒。
血雨降临时,他们从江阳县城奔回家,一路损失了许多兄弟,最终只剩他俩。
之后是洪灾,神庙邪变,再到圣安宫,两人都一路扶持。
王大的家人,大多没能躲过一个个灾祸,只剩下老母和一个八岁小女儿。
而现在,王大的唯一女儿,失踪了!
王大第一时间就怀疑圣安宫,不过在陶务的安抚下,还是压下了急躁怒火,没有冒然行动。
陶务劝完王大,内心充满了羞愧。
他之所以这样,是担心因为王大而触怒了圣安宫,进而连累自家人。
不过他也下了决定,要去亲自探探圣安宫。
可不等他行动,忽然得知王大消失了。
他立即明白,王大其实看穿了他的心思,不想让他为难,选择了自己单干。
“王大,你个狗日的,是要让老子悔恨终生是不是?!”
陶务涨红了脸,破口大骂。
“不怕事,没家室,愿意的,就跟我去圣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