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20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为什么长大后的错,我们都爱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弗洛伊德

当年,豆瓣上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会在小组里“痛斥”父母当年的不良教育给今天的自己带来的伤害。当然,小组成员主要是为了吐槽家庭影响这件事,毕竟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父母是不是“万恶之源”?原生家庭的悲剧又该如何避免?

童年的不幸真的毁一生吗

弗洛伊德的童年与观点

提起童年经历,一位绕不开的心理学大师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当年,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疗中发现,许多人在成年时期出现的问题,往往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那么,二者之间真的有联系吗?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与成年时期的人格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精神分析学派善于分析,既分析别人,也分析自己,而且分析起自己来一点儿也不客气。根据自我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他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又爱又恨,大抵源于他对母亲的依恋。他记得自己在大约两岁半时看到了母亲的裸体,然后“力比多”(libido)被唤醒,有了性冲动。

随后,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认为所有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恋母仇父”情结。如果这种情结未能得到很好的疏解,就会影响未来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进一步强调,成年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不愉快的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对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可以说“童年不幸毁一生”。后来,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则直接归纳出了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

总之,自弗洛伊德以来,有关童年的重要观点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过得不好,那他这辈子都要受影响,而且基本没有改善的可能,所以人要重视童年。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影响一生”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近几年,这种观念卷土重来,而且带来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原生家庭中弗氏观点的传承

所谓“原生家庭”,说的是人出生后养育自己的那个家庭。原生家庭是一个人进行情感和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成年、结婚以后,人会和爱人及孩子住在一起,这个家庭就不是原生家庭了,而是“新生家庭”。

心理咨询相关领域的人对原生家庭的谈论尤其多。对一般人来说,童年和原生家庭是紧密联系的。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深入人心,所以在原生家庭的语境下,许多人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下面这种认知:

我今天的不幸婚姻是我父母当年不幸婚姻的再版。原生家庭问题直接进入了我的新生家庭。

很多人都会这么理解自己当前的不幸,仿佛原生家庭有一种原罪,永远脱不开。

当然,也有人觉得原生家庭论是骗人的,属于伪心理学。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龙生的9个孩子的原生家庭是一样的,但它们最后的形态却各有不同。所以,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和父母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

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弗洛伊德提出后就流传甚广的童年决定论呢?

原生家庭的影响会遗传吗

原生家庭的代际遗传

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原生家庭的确会对人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许多科学范式下的心理学研究虽然没有明确地以原生家庭的名义展开,但也揭示了家庭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

成长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个体,其心理社会行为会受到影响,进而更容易产生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角色缺失,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表现出更明显的性格缺陷;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么孩子就会对恋爱和婚姻感到迷茫、畏惧甚至厌恶;如果父母提供不了支持性的、温暖的家庭环境,而是以拒绝或冷漠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包括婚恋中的暴力行为。

原生家庭不仅会对孩子的社会情感生活产生影响,如影响他们的恋爱生活,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婚后生活。甚至有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的经历是影响一个人成年后性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夫妻性生活的不和谐,是当年父母的粗暴对待导致的部分后果。一项针对4 000多名儿童的成长追踪调查发现,童年时期,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痛苦或婚姻破裂,那么这些孩子将来在青春期出现抑郁、焦虑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父母解决冲突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传递给子女,子女会在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复制这种模式。也就是说,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甚至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绝非事情的全部

原生家庭对个体成年后的影响毋庸置疑,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研究案例也不胜枚举。但是,这绝非事情的全部真相。

从理论上来说,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卡伦·霍妮虽然也痛斥了父母的罪恶对孩子的影响,但她反对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她认为,人格的形成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很大影响,而且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年轻人在成年后离开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在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原生家庭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个体的自我塑造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原生家庭论说出了一部分事实,即原生家庭对人的成长的确有影响,但作用有限。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过去的是与非,但它并不是一把尺子,无法衡量今天的因与果。

我们为什么喜欢童年决定论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原生家庭的说法?这种说法在中国为什么如此流行?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强大?归根结底,还是和人性有关。

首先,童年决定论等观点使得人们看到的一切更容易得到理解,解释力惊人,而这种论调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理解的需求。这其实也是宗教的重要心理起源,任何事都需要明确简洁的解释。这属于人性范畴,科学是做不到的。

其次,对中国人来说,由于长期受儒家“君臣父子”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经历,现实生活中活得太委屈,成长路上也受尽成人世界的压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问题源自童年和性,这种解释恰恰能反映中国人对童年和性的普遍态度,我们都是在欲望与压抑的煎熬中长大——精神分析懂我们,所以我们爱精神分析。

最后,从根本上来讲,童年决定论等观点是一种外归因,不伤人心。换句话说,这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我们今天出现的问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如不可改变的原生家庭等因素。这样的解释会让我们在感叹生活不公的同时,也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了借口。因此,我们可以将责任推到一边,可以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不愧疚,从而得到极大的安慰。

尤其是那些童年有阴影的,或性方面受压抑的人,多半都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童年决定论最终成了一个流行的概念,也成了苦闷大众寻求心灵慰藉、推卸人生责任的挡箭牌。

如何摆脱代际的循环

然而,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了吗?原生家庭带来的诅咒只能一代代传下去吗?当然不是,俗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面对原生家庭问题,该如何努力改变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直面问题,以平常心对待

我们要明白,所有的父母都难免有不足之处,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即将或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调查表明,大多数父母都打过孩子。不过,仅凭这种过激行为,不能说明这些父母残暴无情或不称职。

我们都是普通人,一直拿原生家庭说事儿意义不大,谁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而怀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原生家庭的“罪与罚”,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当下努力的方向。

有效沟通,与自己和解

怀着一颗和解的心进行有效沟通也很重要。弗洛伊德曾分析过他自己的童年,我们也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回到”童年的自己身边,给那时的自己一些安慰,这样一来,理解了自己的童年,也就理解了自己当下的不满。因此,不要用过去的行为模式来惩罚今天的自己。

面对委屈,我们可以通过与父母沟通来与自己和解,比如:

· 给父母写信,诉说自己的委屈和渴望,进而原谅彼此;

· 直接与父母对话,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以及自己当下的所想。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得到多么善意的回应,但我们心中的结会因此而解开。

另外,我们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我们沉浸在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中难以自拔时,向他人求助是最佳选择途径。

放弃斗争,为未来做准备

父母有自己的行为逻辑,而有效表达自我是我们的需求,但我们不应该通过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有的父母对孩子没有爱,有的父母不知道怎么表达爱,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选择不原谅他们,但必须转移自己的焦点。

从治疗方面来看,弗洛伊德那种把咨询重心放在过去的做法已经过时了,如今的心理治疗早已不再集中关注来访者早期的生活经历,不再集中在“过去”,而是把重点转移到“当下”,重视来访者如何改善当下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所以,无论童年决定论是否正确,纠结于此往往耗时费力,且收效甚微。

其实,童年决定论以及原生家庭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更多的并不是让我们回望过去,而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重视活在当下,由我做起,在今天以及未来的日子里,减少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断开其代际传播的通路,学着做合格且优秀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一个幸福、充满生机与朝气的原生家庭中。

最后,来讲一则小故事。有个小男孩很淘气,小时候曾在父母的卧室里撒尿,气得他父亲大骂:“你这臭孩子将一事无成!”那么,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会不会因为父亲的责骂而怀恨在心,由于父亲的“诅咒”而耽误了身心发展,最终真的一事无成呢?并没有,事实上,这个小男孩最终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就是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