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智能革命: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的关键革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41/44819741/b_44819741.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释放数据生产力
“生产力”一词最先由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于18世纪中期提出,强调土地和人口对于累积财富的作用。随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生产力相当于劳动生产率,不断细化的分工是其得以持续提升的根源。同为英国经济学家的李嘉图则认为,生产力是各种不同因素的“自然力”,资本、土地、劳动都具有生产力。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首次提出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框架,而马克思则系统建立和阐述了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并在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提出了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在农业社会,人类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土地资源进行有限开发以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进入工业社会,机器的出现则把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智能工具的大规模普及,使得人类改造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不仅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数据生产力更是替代了大量重复性的脑力工作,于是,人类可以用更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从生产资料来看,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因此,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生产力在社会形态这个集合上投影的集中代表。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机器代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在数字时代下,数据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同时面临着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