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产业:Web3.0与数字化未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与陌生人的协作变为可能:自驱型共识与信任规则

150定律(又称邓巴数字)是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的理论,即人类的社交范围上限为150人,紧密连接人数在20人左右。为了特定的目的,我们会尝试连接社交范围以外的人,而这往往需要一个契机,或者说一个中间人,来帮助我们在过去的社交上限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社交连接。当然,同时也会有旧的社交连接由于注意力的转移而逐渐被减掉。实际上,人类进行交易的过程一直以来都没有突破过基于中介的“三角规则”,也就是说,一个稳定交易的形成除了交易双方,更需要一个信用中介。在淘宝上购买商品,支付宝是我们的信用中介;进行电汇转账,银行是我们的信用中介;进行现金交易,国家背书的人民币是我们的信用中介。因此,即使当前的信息互联网让我们的信息密度极大增加,处理信息的效率以指数级提高,但信任传递的规则却并没有变化,我们仍然依赖中介来完成交易,并且依赖的程度随着信息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加强。对中心化中介的过度依赖正是我们逐渐丧失数据所有权的根源,而区块链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答案。

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11000多名投资者,在28天的时间内帮助一个创业项目完成了1.5亿美元的融资,一举打破了众筹历史纪录,这个2016年的案例代表着区块链的一大经典创举。事实上,这11000多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背景,并且各自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他们之间没有社交基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这个创业项目也没有合作基础,他们所信任的实际上是区块链所造就的可信的代码逻辑和执行规则。区块链的出现,使得在区块链中与陌生人协作变为可能。

有趣的是,参与区块链交易的人们从来都不相信交易对手方,他们有句共同的口号“别相信,去验证”(Don't Trust,Verify),而区块链正是利用了“理性人假设”,让所有人只需要关注自身的利益,最终构建了一个持续可信且稳定的信任规则。以历史“悠久”的比特币区块链来举例,共识算法使得所有参与者只要输出出类拔萃的计算能力,就都能够有机会当一次“央行”,为所有的交易记账、背书,同时印出新“钞票”并收入囊中。于是,所有参与者都会争抢这个每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的当“央行”的机会;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所以每次当有别人抢到了这个机会时,所有其他没有这么幸运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试图“找碴”,“找碴”的过程就是验证这个幸运儿的工作量及其所记录的账本的过程。在发现实在找不出问题之后,大家就又立刻再次投入到下一轮抢当“央行”的竞争中。在这样一轮又一轮“自私”的争抢博弈中,区块链被不断延长,因为每笔交易都经过了大多数人的验证,所以区块链上的交易成了难以被伪造的真实交易。由于所有的历史交易都刻在了成千上万个参与者的硬盘、磁带等存储设备中,因此要同时篡改如此多人的“记忆”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区块链也就是以这样的机制,让陌生人之间的协作成为可能,没有人是提前信任他人的,但随着参与者自驱的行为,最终形成了一种持久维系着信任的协作机制与信任规则,而这种牢固的规则似乎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互联网发展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