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导技术的工作坊设计(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导常识篇

第1章 引导简介

何谓引导

“引导”一词源于英文Facilitation,意思是“使之更容易”,国内给予了Facilitation不同的翻译,如引导、促动、催化、建导、协作等,从事这一特殊工作的人也就有了引导师、促动师、催化师、协作者等职业标签。本书分别选用“引导”和“引导师”这两个说法。

上面这些不同的中文词汇,一方面如同盲人摸象一般,都突出了引导师一词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例如:

● “引导”突出了方向性,引导师的功能是过程带领。

● “促动”突出了引导师现场推动大家参与和互动的功能。

● “催化”突出了引导师像催化剂一般让现场发生奇妙的变化和反应。

● “建导”突出了引导师帮助参与者现场建设性建构并走向某一方向的功能。

另一方面,这些中文词汇如同拼图一般使“引导”这头“大象”的全貌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引导”的内涵与外延大于“引导技术”和“引导工具”。引导关注的是事情达成的全过程,只掌握几个引导工具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很容易陷入引导技术本身,而忽略了要面对的真实问题、发起人的真实需要、引导本身的目标和参与者的动能。

其次,引导师的工作与传统培训师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师的工作职责在于帮助团队,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让团队成员开展对话和互动,让团队实现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转变。引导师更看重团队自己探索答案,而不是告知和说服。相较于培训师擅长的宣导内容、传授技能和贡献答案这三项技能,引导师更擅长的是促动参与、带领过程和引导产出。

最后,Facilitation=引导+促动+催化+建导……Facilitation包含了以上几个关键特征,这一公式也直接把引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区分开了。引导师面对一个群体开展工作,少则三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引导师更关注群体之间的对话和因此形成的场域。引导师会借助议题、发问和复述等让群体进行碰撞、连接、欣赏和重构。此外,在引导型对话过程中,群体间的发问和对话往往同时发生;而在教练式对话过程中,发问和对话往往更多地依次进行。

在使用“提问”这个工具时,教练会关注如何提出一个更高质量的问题,以促使被教练者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而排除干扰因素和唤醒潜能。引导师更关注组织需要真正关注的问题或议题,引导师的提问工作只是把这些问题或议题简单地包装成一个礼物抛出来。如果说教练的核心工具是提问,那么引导师的核心工具就是流程。刚开始很多人会对比性地认为:教练更关注人,引导师更关注事;教练更擅长调用潜意识,引导师更擅长调用意识;教练更关注内在问题,引导师更关注外在问题。这些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不完全准确,引导师也非常关注人(群体),关注发起人的需求和参与者的现场体验。同时,引导师也注意挖掘组织的内在问题和冰山之下的问题,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推进解决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更能让组织看到成果和收益。随着大量的教练学习引导技术和引导师学习教练技术的运用,教练技术与引导技术会逐步融合,并被整合进服务客户的助人技术大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