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学通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分担和转移风险:金融的重要功能

风险无处不在。人类就发明了诸多分摊和转移风险的机制。分摊和转移风险,正是金融的一个重要功能。

金融体系为家庭和企业应对风险提供了便利。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及私人机构和金融中介,金融体系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了风险分摊的机会。在前面的例子中,甲公司所借的1 000笔款项中,若出现了贷款者所不期望的结果,甲公司有25万元无力偿还,那么,这1 000个投资者中,每人都会担心自己借出去的5万元得不到偿还。若他们将所有资金联合起来,则实际上每个人损失的只有0.5%,即250元。因而,通过集中存款人的资金,就能减少贷款的风险。由是观之,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本质上就是买入风险的活动。

保险为个人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制。事先支出较小的保险费用,就可避免未来较大的损失。小王花了2 000元为他的房屋购买了50万元保额的火灾保险。不幸的是,在保险合约期内,真的发生了火灾,造成了至少50万元的实际损失,那他就可获得50万元的赔付。若没有发生火灾,他损失的也不过是2 000元保费。用俗语说,保险也是花钱买放心。杜甫生活的时代,没有保险,他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即使是诗圣,也只能过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凄苦日子。设想一下,假如他买了财产险,恐怕也不会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了。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如期货与期权等,其核心功能就在于交易与转移金融风险。在有的国家和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甚至比原生品市场还要活跃。衍生工具可以较好地分割和处理风险,并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早期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为了转移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随着金融不断创新发展,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信用衍生工具,通过它们,就可以转移债权人面临的违约风险和损失。

中国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就利用了金融衍生品来分担风险,这让原本复杂而且构成市场重大利空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2005年之前,中国上市公司中的绝大部分股票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只有社会公众股可上市流通,这叫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非流通股股东也一直有上市流通的强烈要求。于是,中国从2001年开始讨论“全流通”,导致了长达4年多的熊市。2005年正式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后,为了降低原有流通股股东的风险,许多公司就引入“权证”这种转移风险的衍生工具。

比如,宝钢股份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就采取了“送股+权证”的模式。送股,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拿出一部分,无偿送给流通股股东。宝钢股份就是以流通股为基数,每10股送2.2股。假设你持有宝钢股份10万股的流通股,那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宝钢股份的非流通股股东就送给你2.2万股。同时,宝钢股份还给流通股股东每一股份附送一份行权价为4.5元、期限为378天的认股权证。即,若在行权日,宝钢股份的股价为8元,那权证持有者就可以以每股4.5元的价格买入宝钢股份,转手以8元卖掉,便可获利3.5元。若宝钢股份的股价不是上涨而是下跌到了4.5元以下,那权证持有者就放弃行权,不会有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