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人类该不该走进婚姻?
针对近年年轻人(90后或者更后)不婚,不生,离婚率提升的现象。可以讨论一下人类该不该走进婚姻。
婚姻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了。从原始部落时候就存在,并经历了若干次演变。母系时期,父系时期,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后者不甚普遍,但是确实存在过。而且目前在我国云南地区,还存在着走婚,就是其形式。
最后演进到目前的一夫一妻制,当然严格意义上讲,目前,一夫一妻制的文化内涵中,包含了一些父系味道,这种味道在亚洲可能更严重。
例如: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还存在女人结婚之后,冠夫姓的习惯。
婚姻的存在,本质上是男女两种性别生存发展,繁衍后代的社会需要体现。人为什么有繁衍后代的需要?这是生物本能,同时也是造物设计结果。那么人为什么有这种生物本能?或者造物为什么这样设计?再往下追问,目前没有好的答案。我们就不去追问了。
现在讨论婚姻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婚姻存在,明确了人和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这种关系受到法律保护,本质上保证了后代的成长环境良好。
结婚之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固定下来关系,可以生养孩子,因为婚姻约束,男女无论从道德层面法律层面,不允许再去滥交,生育的孩子亲缘关系唯一,这种唯一性保证了男女双方都会精心去培养自己的后代,带来后代环境良好。
1910年,除肯塔基州外,美国各州均将堕胎定为重罪。其后愈治愈烈的人权运动和妇女运动,让美国妇女在1973年取得了堕胎权。
这个案例背后潜在着一项统计案例,美国妇女获得堕胎权前后,美国社会犯罪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调查发现,那些婚姻外被生下来的胎儿,因为得不到家庭的良好呵护,无人教养,在社会上游手好闲,导致了犯罪率提升。而堕胎权被允许后,婚姻外胎儿随着家长意愿消失,带来犯罪率下降。
现代大量心理学理论也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程度,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是特别重大的。在不良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材率低是一方面,还会产生各种心里问题,随后带来社会问题。
第二,婚姻存在,建立了一种纽带,男人和女人通过这种关系,互相扶持,抵御生存风险。
实际上,男人和女人互相需要,在本质上是因为互异,就是不同,互补。造化设计了男女之不同,从而也就为男女分工合作带来物理身体的基础。
古老传承,男刚女柔。男主外女主内。家庭自然分工,互相配合,两个不完整的人凑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一个家庭,各取所需,一直到生命结束。
传统观念中,男人是社会人,通过社会活动获得物质财富,给家庭提供外部资源,女人,通过家庭活动,将男人获得的资源转化成生活必需品,供养家庭。
最简单的例子,男人出去赚钱,交到女人手中,女人通过对这些钱的合理规划利用,保障衣食住行的实现,为家庭提供运转的动力。这就是一种分工模式,当然没这么绝对。男女贡献的比例还可以变化。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两个互相配合的人,更能抵御外来风险,比如疾病,比如自然灾害等。互相有扶持,两个人一起的生活更具有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两个人的智慧,也大于一个人的智慧。这也是人类这个物种没有灭绝,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最后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之一。
第三,婚姻存在,确立了一个一个稳定的家庭单元,有助于群体的稳定发展。
古老的婚姻制度,诞生了一个个像细胞一样的家庭,这些细胞家庭自身存在,并独立运行之外,还对外辐射,确定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社会就形成了。
社会形成了,才有机会形成一种文明。无论哪一种文明的形成,观其内核,没有一种文明是单一性别的群体。每种文明,都离不开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最后形成人类社会。社会形成,制度建立,更保证群体生存生态良好。令人类以一种文明族群的形式存在下去。
当然,文明到今天,可以不婚,不生。也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承担责任,不付出辛苦,那么当人生过午,50之后,你就会收获无尽空虚寂寞,孤独无望。而且随着物理生命越长,那些空虚无望就持续时间越长。
人生之生养,其实等同于四季之春天,春夏秋冬,必然要周而复始,无生养,实际上就是人生再无春天。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