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曾侯乙编钟
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祭祀礼仪逐渐遭到冷落。作为祭祀之用的乐舞,也逐渐转作享乐之用。也正是这种对娱乐性乐舞的追求,导致了这一时期音乐及乐器的空前繁荣。
从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乐器最具有代表性。曾侯乙墓共出土编磬四组三十二件,鼓四件,瑟十二件,五弦琴和十弦琴各一件,笙一件,篌及排箫各两件,而最著名的应该算编钟了。如此庞大的乐器阵容,简直就是一个地下宫廷乐队。
作为振动物体的编钟,具有许多固有的频率,受击时会产生复合音。每个固有频率都有各自的振动单位,频率越高,振动单位就越小。音脊和隧的存在,是使编钟基音得以校准的又一重要因素。音脊和隧位于钟腔的内部,从钟口延伸到钲部下缘,呈突起状者为音脊,凹状者就是隧。所有的编钟铸成后,都要锉磨音脊和隧处。
出土的编钟中,最大的一件通高一点五三四公尺,重两百零三公斤,整套总重量两千五百六十七公斤,全由范铸法铸成。除了铜外,含锡12.49%~14.46%,含铅小于2%,其他杂质更是很少。这种青铜合金的配比,也使钟的编钟的音色丰满悦耳。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为同一音列,总音域包括五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备,已趋向十二平均律的律制,可以旋宫转调。至今,这套编钟仍能演奏出各种曲调。一九七九年,这套编钟首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为各国驻华使节演奏了《楚商》等中外名曲,赢得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