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者:摆脱贫穷的第一步,从打破阶级复制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你难道是我家米缸里的老鼠

“台塑大王”王永庆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吃一顿地瓜粥,就算改善生活。王永庆的妈妈炒菜时,一般都是往锅里滴几滴油,人称“滴油骗锅”。

7岁那年,父母取出多年存的铜板,把王永庆送进了学校。人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是穿著漂漂亮亮的新衣服,王永庆还是平常那一套: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著“中美合作”的字样;根本没有钱买鞋子,他只能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书包就是一块破布……后来,王永庆的父亲又不幸染病,卧床不起,王家雪上加霜,王永庆不得不辍学出社会。

14岁时,王永庆到南部一家米店做学徒。在米店,他任劳任怨,处处留心,很快将经营米店的窍门摸得一清二楚。第二年,他便央求父亲借来200元,开起了自己的米店。

在王永庆开店之前,当地的米店其实已经饱和了,因此刚开始,王永庆的生意一点都不好,甚至随时有倒闭的可能。

怎样才能把顾客吸引到自己的米店中呢?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他发现,受加工技术所限,当时的成品米中大多混杂著米糠和沙子,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王永庆却自找麻烦,每次都是先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之后再出售。

其次,王永庆发现,买米的顾客大多是家庭主妇,她们力气小,扛著一袋米走起路来非常吃力,于是他主动提出送货上门,并且直接把米倒进顾客的米缸里,还定期为顾客提供免费清洗米缸的服务。

有一天,王永庆见到一位老顾客从米店前经过,他马上叫住对方,说:“您家的米缸里已经没多少米了,今天是不是要买些回去?”那人非常吃惊:“你难道是我家米缸里的老鼠?连我家的米有多少都知道!”原来,每次送米时,王永庆都会以话家常的方式打听顾客的资讯,比如家里有几口人、一个月吃多少米、老板何时发薪等等,然后一一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样他就完全掌握了客户的需求资讯,客制化服务。后来,王永庆还学会了主动出击,估算著谁家的米吃得差不多了,他便预先送米上门。顾客不方便时,他便先行赊欠,待顾客发薪时再上门收帐。

在王永庆的凌厉攻势下,米店生意迅速改善,很快便助他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