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例帮助分析债务问题
二〇〇七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播过这样一则爆炸性新闻:曾经红极一时的英国著名电视新闻记者、主播艾德‧米歇尔因为负债过多而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当年,米歇尔曾在英国独立电视台的节目中做主播,那时的他是业界的名人,采访过英国和世界级别的政坛名人,其中就有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和梅杰。当时,米歇尔的年薪高达三十万英镑,住著价值六十万英镑的房子,而且享受著丰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让很多人非常羡慕。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大众瞩目的焦点,生活的享受应有尽有。
后来,随著电视台进行了一系列的节目调整,米歇尔的节目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到了二〇〇一年,米歇尔被迫“辞职”。因为他之前的生活大肆挥霍,无论每月收入多少,几乎都花光。所以,当他被解雇后,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他之前借的几万英镑的信用债务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他为了还清旧债,便开始申请新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结果仅仅几年时间,他的二十五张信用卡都达到了透支程度,总欠费金额达到了二十五万英镑。
生活的每况越下,债务的不堪重负,他的妻子选择了离婚,远走他乡。于是米歇尔不得不变卖自己的所有资产来还债。可是,这样还是无法还清债务,于是就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
米歇尔的故事被BBC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震撼,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警告世人: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人们不应该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更不能轻易的去借钱消费。否则,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像他这样的遭遇就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品质大幅提高,所以人们对物质追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许多不好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比如,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等都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东西,大到房屋、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我们都能不用支付现金而用负债贷款的方式拿到东西。于是就有很多买了再说,用了再说,以后再说的观念产生。因为负债消费的方式越来越方便,所以传统的先储蓄后消费的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始逐渐淡化。有的人就可能将原本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在当前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样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负翁”。
好生活需要负债,而负债反过来又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它能为我们带来享受的同时,又会为我们带来困扰。事实上,负债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是对待负债的态度和处理负债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
在通常情况下,负债可分为良性负债和不良负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究竟该怎么分,这就取决于负债是否在我们自身承受的范围之内,还要看我们负债时是为了获得长远的富足生活,还是只为了自己眼前的短期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不良负债都是消费负债和被动负债,总会超出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透过这样的不良负债,我们确实能得到短期的享受,这个不可否认。但我们失去的却是未来长远的生活品质保证,这种做法甚至会让我们的实际生活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
良性负债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前提是要在个人的可控范围内,用适度的负债让我们提前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这种方式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享受,同时也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对负债有明确的认知,能掌握负债、驾驭负债,这就可以合理的运用负债为我们服务—透过负债得到的资本让我们用钱生钱,让我们富有的梦想加速实现,从而成就我们最终的美好生活。
所以,要记住,只要是良性负债,就不怕继续持有;倘若是不良负债,那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让自己的理财走向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