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原理与防控对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抑制理论(Containment Theory)

抑制理论最早于1945年由Beelcy所提出,并于1969年由Reckiess发扬光大。该理论认为网络社会尚在形成中,相关规范及价值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少部分网络使用者自传统社会规范束缚中解放,因新的价值规范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监督、训练等机制,以致产生许多犯罪及偏差行为;然而大部分网络使用者却能与周遭环境力量相互调和,如透过自我的控制、良好的自我概念、高度的挫折容忍力和责任感以及降低紧张和舒解压力等能力的管理,不仅能善加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性,更不致产生犯罪,这种内在与外在抑制力量的相互影响,将是决定网络使用者犯罪强弱的因素。依据抑制理论,无违法行为者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功能的内抑制和有效的监督、管制的外抑制。因此,网络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决策期间,大多伴有动机斗争,冲破自抑制的最后防线的过程,他们寻找种种“合理化”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进行自我安慰,以减轻和解脱心理压力。“法不责众”的心理、“天知地知”的侥幸心理等就是其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