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恐惧症:你害怕看对方的眼睛吗
对视恐惧症又被称作视觉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对视恐惧症的特点是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会感到尴尬,从而眼神飘忽,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由于过于注意视线,患有对视恐惧症的人无法投入与他人的交流之中,急切地想要稳定自己,但往往事与愿违,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从而对社交活动感到害怕。
患有对视恐惧症的人,通常经历过非常大的挫折,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对视恐惧症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很容易诱发其他的心理疾病,最终导致正常生活无法继续。下面这则案例中的王敏就是典型代表。
王敏从来不是一个快乐的女孩,12岁那年,她的爸爸去世了,不久妈妈也离世了,从此王敏成了一个孤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痛苦不堪。敏感的她觉得,所有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当她想和同学们说什么的时候,会忽然感到他们的眼神里透出嘲讽和排斥,让她心痛。
从那以后,王敏开始了频繁的转学生涯。但无论在哪里,她都无法顺利地度过半个学期。最后,16岁她就告别了学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
王敏原以为,离开熟悉的环境,自己不会再纠结、痛苦。但是她感到别人依然知道她是一个孤儿,他们向自己投来各种复杂的目光。王敏感觉自己是异类,每当与人视线接触,就觉得别人好像会厌恶她。在王敏的世界里,生活就是一种折磨……
类似这样可怕的想法伴随她挣扎在痛苦的边缘。她不是没有想过自杀,但想到过世的父母对自己的嘱咐,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21岁那年,她遇到了一个追求自己的男孩。男孩很爱她,王敏感到一丝幸福,但是她从来不敢与男孩对视。她害怕从男孩的眼神里看到失望,看到自己痛苦的过去……
男孩很迁就、包容王敏,最后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年后,王敏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她提醒自己:一定要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可是,孩子的眼神让她感到害怕,因此多次离家出走。虽然丈夫很心疼她,但是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整个家庭都是压抑的。丈夫有时候也不免问自己:当年执意追求王敏,是不是错了?
像王敏这种患有对视恐惧症的人,心底往往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在自己看来是灰色的,是恐惧的,他们惧怕被别人知道,所以不敢与其他人对视。除了惧怕对方的眼神,在对视过程中他们还会出现各种身体不良反应,如手足无措、心慌、心悸、胸闷、头晕、头痛、出汗、手的颤抖,以及尿频、尿急、胃肠功能不适等症状。
很多人都有害怕与别人对视的现象,但不等于患有对视恐惧症。对视恐惧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看人不会持续3秒。一旦超过3秒,眼神就会因为紧张或害怕而逃避,甚至有时候连3秒都没法坚持,内心极其痛苦。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心态正常的人,即便不愿意与他人直接进行眼神交流,但如果有3秒以上的对视,往往会逐渐放松不再恐惧;而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其他人的眼神,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波动。
在各种社交恐惧症之中,对视恐惧症是最常见的类型。有心理机构做过调查,对视恐惧在社交恐惧的症状中占比十分大。所以,对于对视恐惧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适当的心理调节加药物治疗
进行对视恐惧症的治疗,一方面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抗抑郁药物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药物的服用必须遵循医嘱,我们应当通过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检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合理用药。
2.向亲戚朋友说明情况
亲戚朋友是最能帮助我们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对视恐惧症,要主动和亲戚朋友说出自己的困惑。在诉说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亲人和朋友是特别安全的,他们会保护我”,这样才能安心与他们对视,并逐步形成习惯。慢慢地去看别人的眼睛,即便时间不长,只有几秒钟,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对方的眼神并没有恶意,这样我们就能逐渐放下戒备。
3.对着镜子进行练习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着镜子进行训练。我们可以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神,想象“他”就是其他人,然后开始和自己说话。这种训练属于暗示疗法,告诉自己眼神并不可怕。
归根结底,想要治疗对视恐惧症,首先要明白:越恐惧就会越紧张,越紧张就会越逃避。刻意不愿看见别人的眼神,反而不利于心理的康复。淡化眼神带来的压力,反而能够逐渐与他人进行社交活动。该怎么看就怎么看,看一个人是本能,不需要刻意去练习,这才是治疗对视恐惧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