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阅读技巧方面的书,主要是经典类、技术类,再有就是平克等人的写法,而我的这本书属于第四类:经验类。我为了写好这本书认真研究了100多本相关著作(详见书稿尾部的参考书目)及大量文章。此类书籍中的很多内容虽然只是作者个人经验与他人经验的糅合,但只要在写作风格和内容重构方面独具特色,就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因为知识的重新解码、演绎和编排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其实,很多读者更喜欢读经验性甚至故事性的书,因为这类书往往会穿插很多故事和案例在里面,所以可读性会比较强。正因如此,本书读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但仔细品读,还是别有深意在其中的。
本书其实更多的是以更新理念为主。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一个理念的冲击,就足以改变人生。书内并没有教大家太多纯粹的技术或技巧,但其中倡导的很多理念还是很先进,有冲击力和启发意义的。本书共分为六章,以下依次简要介绍。
关于第一章,如果您愿意花十分钟沉浸进去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仔细品读,你会发现里面讲述了应当如何看待和克服人生逆境,讲述了作者是如何读通典籍、坚持梦想、守住初心的。读到这些,你也许会被深深地触动和感动。其实,我也从来没有在写其他哪篇文章或哪本书时像写本书第一章这般耗尽精气神和心力脑力情感。我也深知,只有真正感动自己、灌注了个人真性情的文字才能感动读者。第一章主要解答的是有效阅读的意义之问。有效阅读能弥补我们的孤独感和缺失感,坚韧我们的精神,安放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和与世界相处的能力。有效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审美力,还能消解我们的无力和无奈,为我们构建一个精神避难所,有时还能直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有效阅读甚至还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及活出尊严的方式。“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
第二章的很多内容都是在讲人生理念和生涯策划,里面饱含了作者前半生的人生心得和成功经验,希望对读者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本章试图解答的是核心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作者为例,主要从元价值、宏观行业、中观职业、微观岗位四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元价值的设定。元价值及人生画像不仅需要设定,还需要每天被“看”到,不仅要看到,还要听到它、闻到它、感受它,坚定不移地相信它。从了解自身出发,真正的自我会引领你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因为,通过定位元价值而迸发出来的能量和潜力是不可限量的。发现并成为自己或许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全部意义所在,唯有这样,你才算完成了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自己。
第三章讲述的是内心修炼——让你更优秀的四种阅读导向及知行习惯:越挫越勇的反脆弱性、每次努力都算数的层垒能力结构、核裂变般神奇的多元思维模型、“勤于刷脸”的跨界扫描习惯。“如果你只是阅读你认为可以帮助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书,事实上你正在让自己的生活更脆弱,更不堪一击。如果经济大转向,你不得不改变职业的时候,那你的专业性就会成为你的阻碍。阅读、了解那些并不会立刻就有用的信息,实际上是给自己的生命增加可能。”而增加的这种可能性就是反脆弱性。同时,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高手,就应当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步骤,为自己搭建一个层垒能力结构,为了完成梦想而像建一座塔一样一层层地往上垒。查理·芒格对多元思维模型有很好的论述:“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而运用和保持跨界扫描习惯,是一切跨界创新和跨界成功的逻辑起点。很多内行最后是被外行“干掉”的,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前者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跨界扫描习惯,没有关注最新的风口和趋势。比如,特朗普在大选中能逆袭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四章讲述了显性推荐和隐性推荐这两类选书方法。显性推荐是指名家、行家、达人或极客、书单公号平台、有关网络书评推荐书籍的方式。而隐性推荐或者说被动推荐、消极推荐方式,其实是依靠品牌自带的力量或魅力,需要费一些检索或搜索的功夫,如好的出版社出版的书、好的系列丛书及水平高超的作者所写的书。比如历史学家张宏杰写的书就较有深度,对人性底色及国民性格形成的根源均阐述比较到位,但凡他写的书,我都会买来看,如《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第五章阐述的是高手秘籍——有效阅读的二十五种技法:这是全书讲述有效阅读理念、经验或技法的主体部分,从阅读时长、环境、目的、方式、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证,通过穿插诸多实例,客观记述了作者及其他阅读者行之有效的一些经验和技法。
第六章阐述的则是进阶之路:有效阅读的四重境界。分别是:(一)鉴别——读书行是要能说出哪本书更好、哪种观点更正确;(二)融合——让此书与彼书互相依靠,让书本与生活相濡以沫;(三)应用——才华不可“花瓶化”,能解决问题的方是真才华;(四)创新——吃桑叶厉害的未必是好蚕,能吐出好丝的才是好蚕。“读过几本书,真不值得拿来说事,正如一只蚕吃掉几簸箕桑叶,是不值得炫耀的,关键还看吐出的丝是否白而长。评价读书人,不是看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他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了多少变成他生命的智慧。”
“人肉书柜”不能自动生成新知,有效阅读的最终贡献还是要能提得出创见。如果一个人能提炼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观点、思想或艺术表现形式,这才是输出式阅读经历中的顶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