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执行力:可训练的执行力驱动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思考时,先要搭建框架

为了避免让自己深陷“无用思考”或“自动思考”的陷阱,我们要学会搭建思维的框架,让思维可以沿着正确的路径行进,这样有助于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注意到那些执行力高效的人士,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仿佛总能找到恰当的行动方案,使工作高效展开,最终取得的成绩也颇为可观。这些高效人士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认识问题时善于使用“思维框架”,这会让他们跳出各种自动思维或是无用思维,并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有价值的规律;他们还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从而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与这些高效能人士相比,那些执行力不佳的人还不具备搭建思维框架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达不到全面化、系统化的要求,也就很难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一看有无思维框架所造成的显著差别。

某网购平台举行了一次大型促销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运营部总监让两位下属A和B分别做一份总结报告。

A和B为了做好报告,都下足了力气,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数据的掌握也很是翔实。不同之处是A在写报告的时候通篇没有条理,只采用了简单罗列数据的办法,一开头就这样写道:“我们这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下单转化率达到了50%,分享率达到了10%……”总监拿着这份充满了各种数据信息的报告看了一会儿,觉得头晕脑胀,不知道A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B在动手写报告时采用了搭建思维框架的办法。他从复杂的数据中总结出了自己想要阐述的主题、列出了大致的提纲,然后使用了这样的开头:“我们这次活动对成交量的促进有较大帮助,但是用户分享的欲望没有预期那么强烈……”总监看到这句话后眼前一亮,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报告正文中,B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分组归纳、“填充”到了准备好的大纲中。他这样写道:“我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一下用户分享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产品本身缺乏优势,难以激发用户分享的欲望,具体情况如下……第二,分享鼓励政策缺乏应有的力度,无法对用户产生激励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总监读完了B的报告后连连点头,对B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夸奖,并将B提出的一些问题反映给了其他部门,供大家讨论和研究。至于A,总监说他办事缺乏条理……

A和B在执行时的鲜明对比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思维框架的重要作用,也许两位职场人对于工作的热情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执行力的高低,也使两人的工作质量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思维框架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提升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会搭建思维框架、理不清事情的条理、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都会妨碍我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会让我们难以达到卓越的程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改进自己的思维,要注重培养自己系统思维、全局思维的习惯,让自己的执行力不断攀升。

在这方面,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在一家公司里,有两位员工甲和乙,他们的入职时间差不多,可是在一年之后,甲获得了升职,乙还在原地踏步。对于这种情况,乙觉得很不服气,于是他去找上级领导理论。领导耐心地听他抱怨了半天,对他笑了笑说:“我们来做一件事,看看你和甲到底有哪些差别。”

在领导的安排下,乙来到一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超市开始调研市场。他看到货架上摆着的主推产品正是自己的公司生产的,便高高兴兴地回去找领导汇报。领导显然已经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并未置评,只是让他继续去调研,了解一下销售和库存情况。乙这时才如梦方醒,他拍了下自己的脑门,郁闷地说:“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现在又得跑一趟了。”

等乙带着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回到公司后,领导说了一句“辛苦了”,又接着问他有没有顺便了解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乙不好意思地摇头,然后赶紧对领导说:“我这就回去问问。”

这一次,领导拦住了他,让他看看甲是怎么做调研工作的。甲只去了一趟超市,就带回了领导所需的全部数据,领导问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做,甲很自然地说:“我在行动之前会搭建思维框架,还会画成思维导图,这样我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了。”

听完了甲的解释后,乙哑口无言,同时也觉得非常惭愧。他主动向领导和甲道了歉,还表示自己之后会向甲好好学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这个案例中,能不能搭建好思维框架,让两个员工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别,也再一次提醒我们,用框架来帮助自己清楚地思考问题、干脆地执行任务是行之有效的。事实上,思维框架的搭建看似困难,但若是掌握了方法,在思考时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容易。对于刚开始研究思维框架的人来说,不妨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练习。

▶空雨伞框架

空雨伞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搭建思维框架的方法,它诞生于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这家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咨询顾问都会使用空雨伞框架来思考问题。“空雨伞”中的“空”指的是对现在面临情况的判断和把握,而“雨”则是对现在情况的解释,“伞”就是根据“雨”的解释而准备采取的行动。“空雨伞”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第一步:掌握情况——出门看天空,发现乌云密布;第二步,得出结论——好像要下雨;第三步,决定行动——应该带雨伞出门”。

这种三步走的思维框架清晰、简洁、流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并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绘出头脑中的思维路径。

▶5W1H框架

“5W1H”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五个单词分别是Who(谁)、Where(在哪儿)、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和How(如何进行),它们也是我们在思考时应当关注的几大要素。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都可以按照5W1H的顺序来搭建思考的框架。这样可以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不会遗漏关键性的信息,还能提升我们行动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先确认自己工作的内容,给“What”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列出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长和截止日期,给“When”找到答案;之后我们列出有哪些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给“Who”找到答案;再次,我们要举出完成工作的地点,如是否需要跑现场、是否要到合作方所在的公司去谈判等,这样就能给“Where”找到答案;我们还要想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看看它能够给我们个人和团队、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这样就能够回答“Why”的问题。最后,我们可以找到高效做成这项工作的方法,也就是回答“How”的问题。总之,在搭建了5W1H的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开展工作了。

▶矩阵图分析框架

如果感觉抽象思维比较困难,也可以采用更加形象的矩阵图分析框架来帮助思考。在具体思考的时候可以在一张白纸上划出横纵坐标系,然后在思考的问题中,找出成对的要素,排列在这个矩阵图中,再用矩阵图来分析问题。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波士顿矩阵来说,它就是把业务的市场成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横纵坐标,然后将所有产品在矩阵图上分为四类,分别是明星类业务、问题类业务、金牛类业务、痩狗类业务。通过矩阵图,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比如对无利可图的痩狗类业务应当进行淘汰,对强大稳定的金牛业务要继续维持,对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业务和明星业务可以考虑追加投资,以扩大市场份额。

同样,时间管理矩阵也是很常用的矩阵图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自己要办理的事务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成四类,排列在矩阵图中。然后优先处理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再处理次重要和次紧急的事情,最后处理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建立了矩阵图分析框架后,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PDCA框架

PDCA框架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总结)、Action(处理、改善)的步骤来进行思考,它也叫PDCA循环,因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循环进行的,不是运行一次就算结束。

比如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之后,经过思考确定出行动的方针和目标,然后进行具体的行动,之后根据行动的结果来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对于成功的经验要给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刻反思。以上算是完成了一次PDCA步骤,之后我们可以把处理改善后的成果应用到下一次PDCA中。通过一次次的循环,我们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成熟,执行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六顶思考帽框架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思维训练模式,也是一种能够提升全面思考问题能力的思维框架。这种模式用六顶颜色不同的帽子来比喻不同的思维功能,比如,白帽子代表处理信息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中立、客观;黄帽子代表识别事物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乐观、积极;黑帽子代表批判性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谨慎;红帽子代表形成观点和感觉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富有情感;绿帽子代表解决问题、形成思路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表现出创造力;蓝帽子代表管理整个思维进程的功能,它的要求是理性。

六顶思考帽非常适合团队在搭建思考框架时使用,它能够让团队成员依次对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最终在短时间内得到全方位的思考答案,而且其中会有不少创新性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这些思维框架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进行运用,也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反复运用思维框架,我们的思维就会不断升级,就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理清各种关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够为后顺利解决问题、付诸行动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