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初版于2009年,印了5000册,2013年即已售罄。2009年到2015年,本书的初版赢得了福建省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可谓连中三元。2019年,还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备译书目,计划获得日译本和意大利文译本。是年,由于申报时间短暂,尽管已有打算日译者和意大利语译者,都失期而挫。然后有韩国学者打算翻译成朝鲜文本。所以,2020年,我又申报此书为外译项目的备译书目,希望获得成功。
我每年都以本书作为厦门大学民法专业硕士生的《民法哲学》课程的教材,初版售罄之后,就产生了出新版维持每年近30名研究生的教材供应的需要,以及社会上许多人士研读本书的需要——他们经常打电话到中国法制出版社询问本书的再版情况,为此,我在本书的初版策划编辑刘峰先生的催促下准备再版,为此进行了一定的删节、增补和改正。
“删节”,指向在授课中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原有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目“无体物概念作为支撑民法二分制的基础”),以及已过时的内容(例如,初版中涉及的一些立法列举以及立法统计)。删去了“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主题索引”“案例索引”“人名索引”“后记”5个附录,这并非因为它们不重要,删去它们是为了腾出篇幅容纳新内容。出版社总想把本书的篇幅控制在40万字以下,甚至有出本书的缩写版之议,这是必须考虑的限制。
“增补”,指向从初版到现今民法哲学事项新发展的内容。例如,此版增加了对英国上下院于2015年1月通过的允许一父两母法案进行说明的内容、对民事死亡制度的详细说明(初版对此一带而过),2015年版增加了“契约论”一章,等等。
“改正”,指向初版中说错了的内容。例如,把全书所有的“民法调整对象”改成“民法对象”。又如,初版曾把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限制犹太人权利能力的规定作为立法者利用宗教身份的论据,现在看来,这种限制更多地与种族主义相关。
“删节”也好,“增补”也好,“改正”也好,共同的宗旨是尽我的一切可能消除初版中包含的错误,补充初版中未论及的民法哲学内容。一言以蔽之,让本书跟上这些年来的时代发展。
2015年,本书的增订版问世,以满足我的学生和广大读者的需要。到了2020年春,中国法制出版社又希望我出本书的第三版,以适应2020年5月28日诞生的《民法典》的新条件。我同意之,除对全书的内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做出修订外,还以“时间论”替换了“契约论”,并把该论的位置提前,以表达我以比较动态的民法观取代我国现有的比较静态的民法观的欲望。
本书凡40万余言,宗旨者何?一言以蔽之,批评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1779—1861)等大师开创的潘德克吞法学,此等法学通过罗马法、超越罗马法,把民法学带入了近现代阶段,它打造的民法具有整齐有序的几何学形象,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浑身上下焕发出魅力,让我们治民法者自豪,看不起一些长得疙疙瘩瘩的新兴学科。正由于此,我国自清末以降继受的就是这样的民法学,它对于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建立起与德国、日本民法学的学术营养供应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历近200年之呈现,它的毛病也渐次暴露。例如,其物文主义的民法对象理论、无视人与物(甚至与神)的关系的调整的完全人化的法律关系理论、完全以出生和死亡为端点的能力理论、性恶的人性假设、绝对理性的民法人假设、个人主义的权利概念、乐观主义的人类未来论和暗含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前提,等等;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它对宏大叙事的追求,说白了,也就是总则思想,导致把一个原则或制度贯彻庞杂无比的整个民法首尾的狂想。例如,潘德克吞的俄国版建立的民法以平等原则一以贯之的狂想,德国人自有的把产生于财产法的法律行为制度适用于人身法的狂想,而这样的狂想只要找到一个例外就会把它变成理论泡沫,问题在于例外不止一个,而是太多!所以,现在到了扬弃潘德克吞民法学,创造新的民法学的时候。此等创造有四个基点:其一,对当代民法生活的观察。抛开教条,回到现实,这样的观察总是一切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的源头活水。一切教条的共同特征是与实际不符,但此等不符被迷信的人们视而不见。其二,对罗马法的研习。潘德克吞法学有时提升了罗马法,但有时却把罗马法做小做弱了(例如,它对人格关系的鸵鸟式处理,对人—物关系、人—神关系之调整的愚昧地抛弃),所以,有时回到罗马法本身就成了疗救潘德克吞民法学带来的疑难杂症的良药。其三,对拉丁法族国家法学的研习。这些国家的民法学与罗马法一脉相承,继承了罗马法的优点,构成一个与潘德克吞民法学颇为不同的法律样本,不时可以用来疗救潘德克吞民法学的缺陷。例如,在这些国家的民法学中,人身关系法优先于财产关系法的地位从来是不容置疑的。其四,对英美法的借鉴。这种法不搞宏大叙事,甚至连权利能力的概念都没有,从来满足于就事论事的微观理论,顶多做到中观理论,所以很少犯错误,尤其是根本性的大错。所以,研习这种法的学者很少把精力放在无聊的宏大建构的建设与拆除上,而是闷声研究具体问题,发了理论的大财。比较起来,潘德克吞系的学者在“建”与“拆”之间浪费了多少精力哟!借鉴英美法,从宏观角度看,就是抛弃建立宏观理论的愿望,满足于中观理论甚至微观理论。这两种模式的理论,恰恰是世界理论界的方向。
精装版即将面世之际,感谢本版的策划编辑李佳女士,是她的催促促成了本版的诞生,让我发现我用过几次的“时间论”讲稿不适合出版,催促我基于新思路写“时间论”,尽管写作的过程很痛苦,但写完后的畅快感对之进行了报偿。
最后说到但并非最次要的感谢要给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悦,她让我见识了多年未见到的认真看稿并“拷打”作者的编辑形象,被“拷打”的过程很痛苦,但结果是甜美的。
是为序。
徐国栋
2020年11月于胡里山炮台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