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沟概况
一、宋家沟村史村貌
宋家沟全貌
宋家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是宋家沟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通往县城方向的国道沿线,距岢岚县城约13公里,209国道及忻保高速从村落南侧穿越,距黄道川高速口约5公里。从周边自然环境来看,宋家沟位于河谷地带,北侧为荷叶坪山余脉,临近宋长城,处于进入芦芽山风景区的门户位置。村庄占地面积233.4平方公里,整体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岚漪河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村为旧村,房屋破损比较多,西村为新村,是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区和安置村民区域。
宋家沟的“宋”指的是“大宋”,即宋朝,非百家姓之姓氏“宋”,这也是宋家沟没有“宋”姓氏的缘由。传说很早以前,岚漪河上游十里处独居李姓人家。一年,阴雨连绵,山洪暴发,李家房舍卷入洪水,顺河而下,到河谷水缓处,榆木大柁原地打转,不再随波而下,李家老者认定此处为宝地,洪水退去,便择地安家,取名顺家沟,寓意顺顺当当。再后来,李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周边住户纷纷移居至此。到宋朝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家岔修筑长城,有宋军驻扎顺家沟,为弘扬大宋威德,取其谐音,将“顺家沟”改为“宋家沟”。
距宋家沟西北10公里岢岚山上的宋长城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长城,是在北齐和隋的基础上修筑的,历北齐、北周、隋、宋等700余年最终于宋朝建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1940年1月,宋家沟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是县一区区公所驻地。1942年,晋绥六分区党组织驻宋家沟和铺上村、鸡儿焉村,宋家沟又成为晋西北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
据《岢岚州志》“村民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始有宋家沟村名文字记载。清代全县设11个都,宋家沟属在城都。1918年,全县划设三个区,为一区区公所驻地。1940年,全县划分为7个区,为一区区公所所在地。1940年11月,划归宁武。1941年2月,划归岚县。1942年冬,划归宁武。1946年2月,划归岢岚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家沟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成立农业社,1955年2月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4年9月成为宋家沟乡政府所在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成为宋家沟公社管委会驻地。1984年9月,恢复乡人民政府,为乡政府所在地。
宋家沟乡人民政府
20世纪80年代初,宋家沟主要集中在村东,以土坯房、石窑洞为主要居住用房,房屋破旧不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民们是这样描述以前的宋家沟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中破墙残瓦,屋顶草木丛生,窗户透风淋雨,生存环境恶劣”。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持续向好,村庄逐步向西发展,以河道为界形成对比明显的新旧村格局,但村庄依旧萧条。
2017年3月,岢岚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乡建院,以“立足贫困,着眼小康,特色风貌,有效落地”为原则,把易地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不断放大宋家沟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集镇优势,按照山清水秀“四美”乡村建设要求,着力建设中心村。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发起人国学大师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起点和基础”,他在乡村建设实践中,对乡村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都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做了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改革。他的乡村理论和实践模式,对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岢岚县乡村建设规划,中国乡建院将宋家沟作为全县试点,在保留村庄原有格局的前提下,投入3068万元建设资金,率先开展农村特色风貌整体整治工作。通过对81户闲置房屋和206户新旧住房庭院进行风貌整治和改造提升,对全村养老院、卫生院、学校等15处1.1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进行整治,新建350平方米公共卫生间、浴室等公用设施,将1.7万平方米宅基地及危房进行征收拆除。仅用77天,就完成了全村的改造新建工作,建起了生态环境优美、乡土味道浓厚的特色风貌民居。
建成后的宋家沟新村以宋水街为主轴,一条南北向的小溪流横贯村中,将村庄一分为二。小溪之上坐落着石拱桥,桥东称为宋水街,是传统村落区;桥西称为宋前街,是游人观光的主要街道。
宋前街
中心广场、村标广场和三棵树广场是村庄的主要景点。中心广场位于宋家沟的中心地带,是村中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村民们购物、聚集的主要场所。209国道旁,一座刻有“宋家沟”三个繁体大字古典和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石牌楼巍然耸立村口,十分醒目,这里就是村标广场,是宋家沟品牌推介的主要标志场地。桥西的三棵树广场原为一处私人住宅,建筑破败不堪,政府安置改造后,这里成为村民们休憩、娱乐的广场。因原建筑的院子里有三棵树,故命名为三棵树广场,寄意“树人、树风、树德”的“三树”文明乡风。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接见村民的。
中心广场
如今漫步村中,但见红砂石铺就的道路典雅中透着古朴,两边的房屋、商铺及各色建筑错落有致。既可见青砖泥墙的农家庭院,也可见透着现代气息的公用建筑,其间也有村民的二层或三层小楼。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特色小镇,展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中国农村的建筑风格。行走于其间的人们,衣着鲜亮者显然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和游客,拿着各色农具或赶着牛、羊的明显是这里的村民。村中心广场三五成群的年长者或坐或站晒着太阳,或聊天儿,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每隔一段距离,还能遇到穿着橘黄制服负责环卫工作的村民。外来者表现出的惊讶与好奇,本地人的热情与友好,特别是他们流露出的怡然与满足,都让我们感觉到宋家沟人过着幸福的生活。整个村庄的环境、建筑及村民的精神风貌似乎形象地诠释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美丽乡村的梦想。
村标广场
三棵树广场
宋家沟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由深化改革的红利带来的,是由乡村建设新理念实现的,这要归功于思变的村民,归功于为民做实事的县委、县政府,归功于十年来坚持战斗在乡村建设一线的乡建院团队。但是仍要看到宋家沟原住村民和搬迁来的村民还需要时间才能真正跟上新时代的变化,需要逐步转变观念以迎接由外而内的深度变化的到来。
在村史馆,我们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宋家沟村赋》,惊喜的是,这居然出自民盟盟员卫方正之手。
逢盛世,乐丰熙;入名邦,展画图。塞上佳气葱茏,岢岚形胜荟萃。古舟城逶迤而东,有庄曰宋家沟。
宋家沟倚山而带水,背郭而面阳。佳木欣欣似画,好鸟嘤嘤如诗。斫石铺路,街衢弦直斗折;架木构屋,人家星罗棋布。飞檐斗拱间,匠心独具;鳞次栉比里,古风盎然。居民有耕者,有牧者,相稔相乐;所业有工者,有商者,相亲相邻。庙会熙熙攘攘,戏台上传奇演绎;稼穑勤勤恳恳,灯火前家风流传。房前屋后,种瓜点豆;檐下墙上,挂蔓爬藤。得山水气人多寿,守田园风心长安。
聚落必有治所,基层常多众务。党政机关励精图治,职能部门恪尽职守。只争朝夕,大棚菜竟鲜吐绿;陈列既往,村史馆温故知新;载歌载舞,宜晨宜昏。文化广场朝曦绚,养老院内夕阳红。学校书声琅琅,多少幼木成栋;工厂人才济济,不尽科技兴农。金融多方,富裕乡里;邮政一爿,联通天下。嗟夫,小小宋家沟,皇皇大气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兰蕙幽处,远而来求。宋家沟毗邻高速,紧衔国道。岢岚古城不远,北宋长城在即。仰瞻荷叶坪,俯望岚漪河。青山如屏,碧水似带。诚旅游之佳所,实休假之胜境。前后街中,睹古迹留今;顺水寺畔,看逝者如斯。天湛湛,水涟涟,云悠悠,人闲闲。可以出尘嚣,居桃源,畅呼吸,安心神。呼友朋采园蔬,携妻子撷秀鲜。食则山肴野味,饮则仙醪芳浆。朝览群山苍翠,夜看满天星斗。乡村市场多奇货,农家旅社好清眠。中国美丽乡村,一处世外桃源!
尝闻人民为国家之根本,而村落为政治之基础。故欲治国平天下者,莫不于村落多措意焉。宋家沟之改造,即其佳例也。时当丁酉之春,事行兴替之工。宰者贤明决策,事虑巨细;有司精勤尽职,见备智仁。擢域中之良才,选四方之匠师。联上下以一心,信众志可成城。人济济,车隆隆,良材若山,士气如虹。常昼夜以为继,虽雨雪不曾停。殚思竭虑,筚路蓝缕。营造间慎终追远,结构中吐故纳新。寓制度于规则,含深远在日常。已成就当下,必垂范将来。呜呼,一时业是千秋业,一日仁其天下仁。
一言以蔽之,曰:美丽的宋家沟,记忆中的乡愁!
宋家沟村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