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义基础
相向动词的特殊语法功能,完全是由其语义特点造成的。相向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及关系)通常由两个方面的人或事物参与。其中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为行为对象;有的是直接对象,如“他碰见过小张”,有的是间接对象,如“他一直跟小张通信”,还有的是在关系中处于同样地位的方面,如“江苏接着浙江”。
相向动词的语义性质决定了它对名词的选择跟其他动词不同,一般要求在组合中出现表示行为两方面的名词性成分。我们可以把这种选择用类似格框架(case-frame)的形式清楚地揭示出来。18
A1类和A2类所要求的框架完全相同,都是:
[——S1+S2]
A1和A2的区别仅仅在于,当转换成表层结构时,A1要求的两个S必须全部左移至动词之前,形成上节所举的(a)式或(b)式,而A2要求的两个S,既可以像A1那样左移,也可以留一个S在V后充当宾语((c)式)。所以,我们可以说“我接触过他了”(A2),却不能说“我来往过他了”(A1)。
A3要求的框架则是:
[——S1+S2+O]
就是说,除了相向双方以外,还有一个受事成分,这与A1、A2的选择不同。但转换成表层结构时,两个S都要左移,这一点与A1相同。
可以说,相向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包含了两个过程,一是S1以S2为对象的行为,一是S2以S1为对象的行为,两个S都兼做主体和对象;因此,当两个S都出现在主语中时,行为对象的位置就只能空缺。从中可以理解相向动词句法功能的特殊性以及它与非相向动词的关系,这在有些词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试比较:
大致说来,A1句A2句各自都表达了两个双向动词句的内容,A3句则表达了两个三向动词句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在深层中,A1与A2相同,而二者与A3不同。
顺便说明一下,能表达相向意义的形式不都是相向动词。
首先,非相向动词可以和其他手段配合起来表示相向行为,如:
(29)他们两人……笑迷迷地你看我,我看你。(鲁迅《幸福的家庭》)
(30)在他面前站了几个人,谁也看不见谁。(刘白羽《三下江南战记》)
(31)他们俩在互相掩护。19
(32)我和他只能隔着窗户向对方致意。
其次,名词、形容词也有表示相向关系的:
(33)他同我是老朋友。(名)(冰心《斯人独憔悴》)
(34)夫妻俩很亲热。(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