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声调概说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在语音上的重要特点是每个音节都有一个能区别意义的声调。声调是发音时能够区别意义的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汉语的一个音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声调和韵腹一样是构成音节必不可少的成分。声调存在于一个音节的内部,而不是语句中由于语气和情感不同而引起的声音高低。
声调与音高、音长都有关,但主要还是音高变化现象。在发音过程中,人可以随时控制和调节声带的松紧。声带振动得快慢前后一样,就是平调;振动先慢后快,声调由低到高,就形成升调;振动先快后慢,声调由高到低,就形成降调;振动先慢后快再慢,或先快后慢再快,声调就先升后降,或由降到升,就形成曲折调。这样造成了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的音高和音乐中的音高是有区别的。音乐中的音高属于绝对音高。绝对音高是指由声音振动频率的绝对数值所表示出的音高。在音乐里,C大调的1(do),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绝对音高在语言里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的音高是相对音高,它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因为人与人的嗓音高低是不一样的,这种高低叫音域,男性与女性的“音域”是不同的,同性别人群中,音域的宽窄也有差别。女人和儿童由于声带比成年男子短、窄、薄一些,所以她们的声调音高要高一些;成年男子、老人的声带长而且松,所以他们的声调音高要低一些;同一个人情绪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所以这时他的声调音高要比平时情绪平静时高一些。由于人的嗓音高低各不相同,声调高低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发得同样高,因为那对字义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用普通话读“我”,不管男女老幼读它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还是“我”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在个人有限的音域范围内做到声调高低升降的有序变化,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掌握声调,并利用声调练习发音、纠正发音,使自己的发音更符合普通话的标准。
声调贯穿于整个音节的始终,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四个音节,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但意义却不相同,这就是由于声调的不同造成的。如果说话时没有声调,就无法准确表达汉语的意义,也不能完整标注汉语的语音。相同的声母、韵母组合在一起,可以因为声调的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意思。下面四句话中,因为声调不同才能把“烟、盐、琰、砚”这四个字区分出来,别人才能了解你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Wǒ mǎi yān. Wǒ mǎi yán. Wǒ mǎi yǎn. Wǒ mǎi yàn.
我 买 烟。 我 买 盐。 我 买 琰。 我 买 砚。
二、调值和调类
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入手。
(一)调值
调值又叫调型,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的描写一直是一个困扰人们的问题。今天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对调值的描写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古代四声调值的概貌,但失之空灵,无法一一落实。所以古代音韵学上只讲调类,不讲调值。直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发明了“五度标记法”以后,才使调值的描写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五度标记法的制作原理是:建立一个坐标,用纵轴表示音高,用横轴表示音长。把纵轴等分成四格五个调域,分别用1、2、3、4、5来表示,即把声调的调值分为五度,其中1表示音高最低,2表示次低,3表示中,4表示次高,5表示最高。这五度的区别没有绝对频率值,只表示相对的高低不同。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可以简单地标记为55,是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升到5度,标记为15,是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标记为51,是全降调。我们以bɑ这个音节为例:“八”,读起来高而平,是高平调,调值标记为55;“拔”,读起来由中逐渐升高,是中升调,调值标记为35;“把”,读起来由次低降到低再升至次高,是降升调,调值标记为214;“罢”,读起来由最高降到最低,是全降调,调值标记为51。普通话的四种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图示如下(见图4-1):

图4-1 五度标记法
上声声调的调值标记为214,从图4-1看,好像后半部分14段比较长,这是受了线条位置的局限。实际发音时下降的21部分较短,中间拉平的1部分较长,上升的14很短促,声音稍扬即止。按照实际发音,上声调值应理解为2114更确切些。
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只是示意标记,在实际发音过程中每个字的声调都不可能拉得像图4-1那样直,而是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起伏。
(二)调类
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大、碰、档、汉”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降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一种语言中有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普通话一共有1200多个带调音节,这些音节单念时只有四种调值,因此普通话就有四个调类名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阴平,又称第一声,调值55,高平调,用“-”表示。
阳平,又称第二声,调值35,中升调,用“”表示。
上声,又称第三声。调值214,低降升调,用“”表示。
去声,又称第四声,调值51,全降调,用“”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声是个音长相对较长的曲折调型,在实际语流中其调值往往发不完整,只有单独发一个上声字,或者上声字处在词语或句子末尾时才会发出完整的214调值。
有人经常会问,轻声是不是普通话的第五种声调种类呢?
普通话语音里有些音节读轻声。轻声是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听上去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都不相同,但切不可把轻声当作四声以外的第五种声调。因为凡是读轻声的字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才读轻声,而它们作为单字出现时都有自己的声调。例如:
点心diǎnxin 真心zhēnxīn 同一个“心”,前一个读轻声,后一个读原有声调阴平。
事情shìqinɡ 同情tónɡqínɡ 同一个“情”,前一个读轻声,后一个读原有声调阳平。
椅子yǐzi 孔子Kǒnɡzǐ 同一个“子”,前一个读轻声,后一个读原有的声调上声。
膏药ɡāoyɑo 制药zhìyào 同一个“药”,前一个读轻声,后一个读原有的声调去声。
从上例可以看出,普通话中阴、阳、上、去四个声调的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都可以变读为轻声,这只是由于口语表达需要而产生的音变现象。当同一个轻声音节处在不同声调的音节后面时,它的读音虽然都是轻短模糊的,但是却仍然有音高的差别。例如“珠子zhūzi、竹子zhúzi、主子zhǔzi、柱子zhùzi”这四个轻声词中都有轻声音节zi,但这四个zi的实际读音有着音高上的细微差别。物理实验证明,轻声音节如果在上声音节后面,其音高会略高于在其他三种声调后面;而在去声音节后面的轻声音高最低;在阴平音节后面的轻声音高属于半低调,在阳平音节后面的轻声音高属于中调。
从上例可以看出,同一个字读轻声后没有固定的调值,而是要受限于前面音节的调值,这就说明轻声本身没有独立的调值。因此轻声不能成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轻声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三、古今声调演变规律
今天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古代汉语的声调也有四个,叫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代四声的高低升降形状是怎样的,现在已经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古汉语声调归为四类,是到了齐、梁的时候才完成的。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入声发音很短促,就像喉咙被阻塞了一下。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入声调。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声、去声字;另有一部分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的调类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分有合,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
从古代四声到现代四声,其演变主要有以下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这里先介绍几组概念:
清浊: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古汉语中浊辅音声母相当多,其又可以分为全浊和次浊两类,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
阴阳:由于声母的清浊跟声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传统音韵学把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作“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作“阳平、阳上、阳去、阳入”。阴调和阳调,就是依据声母的清浊划分的。
(一)古今声调演变规律
1. 平分阴阳
是指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规律是:古代的全清、次清声母平声字即阴平字,现代汉语演变为阴平字;古代的全浊、次浊声母平声字即阳平字,现代汉语演变为阳平字。例如:全清古声母平声字“当”,次清古声母平声字“康”,今读阴平。全浊古声母平声字“堂”,次浊古声母平声字“郎”,今读阳平。因此,我们可以说普通话声调里的阴平和阳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例如公司、高升、飞机(古阴平,现阴平);人才、黄河、和平(古阳平,现阳平)。
2. 浊上归去
普通话声调里的阴平和阳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古汉语的阴去和阳去在普通话里已经合为一类,就叫去声,例如报告、贡献、再见(古阴去,现去声);现代、坐垫、步骤(古阳去,现去声)。古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发展到现在仍为上声;阳上分为全浊阳上和次浊阳上,次浊阳上也仍为上声,只有全浊阳上发生了变化,归为去声,所以“浊上归去”的确切内容是指全浊阳上变为去声,例如水果、展览(古阴上,现上声);买米、冷雨(古次浊阳上,现上声);动荡、近似(古全浊阳上,现去声)。
3. 入派四声
古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南方诸方言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入声,而北方方言中则基本消失了,只有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里,古汉语阳入的演变比较有规律,具体规律如下:第一,古全浊入声一般归为阳平,如:杂、学、别。第二,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如:木、麦、逆。第三,阴入声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无明显规律,如:失、惜、说(现代阴平);识、即、竹(现代阳平);尺、匹、百(现代上声);式、切、各(现代去声)。
古今声调演变口诀
清平是阴浊平阳,去声守旧不变腔。上声多数读原调,惟独全浊变去向。
次浊入声变成去,全浊入声变成阳。清母入声最难辨,阴阳上去到处藏。
(二)熟记窍门辨别入声字
1. 由鼻辅音n、nɡ充当韵尾的字一般不是入声字,例如:安、盆、甘、灯。
2. 由元音i、u充当韵尾的字一般不是入声字,例如:开、飞、推、头、有。
3. 由浊辅音m、n、l、r充当声母的阴平、阳平、上声声调的字一般不是入声字,例如:谜、脑、捞、然。
4. 由舌尖前单韵母-i(前)充当韵母的字不是入声字,例如:姿、疵、斯。
5. er韵母自成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例如:儿、尔、耳、饵、二。
6. 由uei韵母充当韵母的字不是入声字。例如:威、微、辉、规、推。
7. 唇齿音f拼单韵母ɑ、o的字大都是入声字,例如:
fɑ:发 法 罚 乏 fo:佛
8. 由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b、d、ɡ、j、zh、z充当声母读阳平调的字是入声字:
b: 拔 跋 白 百 别 蹩 脖 柏 伯 勃 渤 博 驳 帛 薄 泊 铂 雹
d: 答 达 得 笛 敌 嫡 镝 翟 迭 叠 碟 蝶 独 读 牍 毒 夺 铎 渎 椟
ɡ: 格 阁 蛤 胳 革 隔 膈 葛 国 掴 虢
j: 及 级 极 吉 急 击 即 疾 集 洁 结 杰 竭 节 捷 局 菊 决 诀 觉 绝
zh: 札 铡 宅 著 折 哲 蜇 轴 竺 烛 筑 逐 酌 琢 啄 直 值 殖 执 侄 职
z: 杂 匝 砸 凿 则 择 泽 责 啧 贼 足 卒 族 镞 昨
9. 舌尖中音声母d、t、l和舌尖前音声母z、c、s拼e韵母的字是入声字:
d:得德 t:特 l :勒乐
z:则择泽责 c:侧测厕册 s:色塞瑟涩
10. 双唇音声母b、p、m和舌尖中音声母d、t、n、l拼ie韵母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只有“爹”字例外。例如:
b:鳖憋别瘪蹩 p:撇瞥 m:灭蔑篾
d:碟蝶牒跌迭叠谍 t:帖贴铁 n:聂蹑涅啮捏
l : 列冽烈洌猎
11. 舌根音声母k、舌尖后音声母zh、ch、sh、r拼uo韵母的字一般是入声字,例如:
k:阔括廓扩 zh:桌捉著酌灼浊镯琢啄涿濯擢卓焯倬拙茁
ch:戳绰啜辍龊踔 sh:说硕妁朔烁铄 r:若偌弱
12. 由üe充当韵母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只有“嗟、瘸、靴”三个字例外。例如:
yue:曰约哕月悦阅越跃粤岳
nüe:虐疟
jue:噘撅决抉倔掘崛角蕨橛蹶獗珏孓觉爵嚼绝
lüe:略掠
que:缺阙却确榷阕鹊雀
xue:薛穴学雪血削靴谑
13. d、ɡ、h、z声母与韵母ei相拼的字是入声字,例如:得、给、黑、贼。
以上几条基本可以用来辨认入声字。至于个别例外,那是语音演变的特殊现象,不能用它来否定基本音韵的规律。
四、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基本调类(见表4-1),按照汉语语音学传统说法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可以用俗称来表示,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统称“四声”。
表4-1 普通话声调

(一)普通话声调的发音要领
1. 阴平
普通话中阴平的调值为55,属于高平调,因此要读得高而平,要在相对高的音调上均匀、平直地进行。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自然声区来确定自己的阴平调,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则声带吃力,太低则上声、去声无法发音,要以自己感觉舒服、别人听起来自然为准。阴平有为其他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好,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如果是两个阴平字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读的时候要把前一个稍微降一点,后边的不变,保持5度。例如:
巴 冰 憋 边 歌 机 师 篇 崩 家 加 先 通 妞 捞
章 光 千 咪 包 拼 单 帮 声 仙 纠 颇 春 汪 央
阴阴:安家 磋商 操心 公司 江山 倾听 参加 交通 播音
切磋 丰收 香蕉 阶梯 咖啡 珍惜 丁香 发声 高温
阳阴:搏击 服装 财经 营销 曾经 房间 湖泊 承包 灵芝
滑冰 熊猫 民歌 革新 国家 流星 提高 明珠 杰出
上阴:北方 短缺 凯歌 萎缩 写生 统一 导师 耳机 美观
果汁 古筝 解说 体操 已经 火车 祖先 指挥 武装
去阴:拜托 冠军 构思 内科 召开 卫生 细胞 梦乡 配方
绣花 健康 退休 贵宾 竞争 正规 募捐 挂失 寄托
2. 阳平
普通话中阳平的调值是35,属于中升调。发音时,声音从不高不低的中音区起音,逐渐升高到最高点停止。类似于二胡、小提琴等弦乐演奏中的滑音,不能像键盘类乐器那样按键跃进。如果两个阳平音节相连,要注意前面的阳平音节不能带拐弯,后面的阳平音节要把调值上扬到位。例如:
麻 白 团 图 别 霞 贫 年 旁 求 平 零 苗 挠 柴
贤 梅 红 流 毛 严 良 节 盟 值 鼻 洋 雄 蝶 芸
阴阳:安宁 苍白 超级 车轮 端详 歌谣 钢琴 春游 突然
基层 分歧 飞行 挖掘 光临 规模 官僚 出席 猜谜
阳阳:灵活 厨房 翱翔 年龄 蝴蝶 频繁 直达 航行 儿童
团结 国防 模型 联合 宏图 临时 和平 辞职 豪华
上阳:选拔 友情 委员 楷模 草莓 组合 舞台 品尝 海洋
解答 警察 指南 饮食 永恒 署名 旅游 偶然 体裁
去阳:杜绝 善良 剩余 少年 市民 幸福 用途 纵横 发廊
月球 素描 混淆 动摇 沸腾 特长 著名 既然 范围
3. 上声
普通话中上声的调值是214,属于曲折调。发音时,要先降再平后升,而且下降和上升的部分都较短,中间拉平的部分较长。上声调发音非常讲究气息和声带的配合。正确的方法是在21下行段放松声带,14上行段再将声带扯紧,同时收小腹,气息往上顶,声音仿佛在同一直径的管子内行走,无论高度怎样变化,宽度始终保持一致。虽然在朗读和说话中,上声的基本调值出现的机会很少,经常出现的是变化之后的调值,但是基本调值是变化的基础,掌握了基本调值才能掌握它的变化,所以首先应读准上声的本调。很多人容易把出现在词语末尾的上声读成半上调,丢失了上扬部分,而词末尾的上声是不变调的。因此,在读词语时一定要注意把词末尾的上声读到位。例如:
马 比 赌 赏 保 甲 品 显 桶 美 海 悯 磊 馁 汝
选 好 走 楚 主 爽 柳 捕 摆 秒 讲 喘 柄 枉 远
阴上:冬笋 清早 插曲 屈辱 花圃 光彩 歌咏 倾吐 粗犷
安稳 斑马 充满 叮嘱 颁奖 金属 吸吮 签署 缩小
阳上:传统 晴朗 联想 狭窄 成果 持久 和解 着想 集体
博览 垂柳 和蔼 良好 啤酒 迟缓 存款 灵感 民主
去上:市场 报纸 摄影 饲养 占领 驾驶 购买 鉴赏 伴侣
淡雅 夜晚 对比 代表 汉语 矿井 翅膀 恪守 画展
4. 去声
普通话中去声的调值是51,属于全降调。发音时,要从上到下一气贯通,直线行走,不要拐弯。去声音节作为重音读或说的时候容易出现“劈音”现象,这是由于气息过于放松,到了失去控制的程度,而声带配合不及造成的。“劈音”在朗诵、演讲时尤其容易出现,听觉效果很不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去声音节发音时要注意气息的调节,发去声时气息虽然总体上呈下滑放松的趋势,但滑下来时气息还要“托”着点。例如:
店 句 义 话 念 遇 附 办 变 放 盖 动 换 绢 状
档 对 备 路 重 信 静 略 月 像 叶 触 乐 袜 韵
阴去:抽象 污蔑 欢乐 师范 丰硕 拼命 专利 兴旺 推测
生态 宽大 圈套 摘要 申办 歼灭 开放 消费 舒畅
阳去:裁判 程序 筹备 答谢 别墅 查阅 回忆 结束 屏幕
国庆 寒假 名贵 零售 鸿雁 核算 狭隘 防疫 权益
上去:百货 角落 紧迫 火箭 姐妹 考试 软件 审计 岗位
琐碎 轨道 访问 海燕 朗诵 陡峭 讲座 宝贵 腐烂
去去:暗示 奥秘 倡议 创业 戏剧 缔造 刺绣 世界 竞赛
覆盖 辩证 地震 固定 赤道 降落 示范 变质 害怕
声调发音口诀
阴平高高莫下降,气息均衡不紧张。
阳平中起向上扬,气息先弱逐渐强。
上声先降再平升,降短平长后上扬。
去声高起直下降,强起到弱气通畅。
为了发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建议大家进行单音节的夸张四声练习,并用相应的调型手势加以辅助,同时结合气息的运用。发音时要仔细体会气息的运动,尤其是用夸张的上声体会气息下沉、上顶较为明显。阴平练习时注意气息要平稳;阳平上升时气要拉住,这时口腔要立起,力度要加强,避免高音窄、挤,出现破裂音;去声下降时,气要托住,口腔要有控制,避免出现“劈音”。
夸张的四声声调练习:
堪kān 摸mō 趴pā 呸pēi 瞥piē 阡qiān 娑suō 绦tāo 偎wēi
闻wén 袭xí 淆xiáo 檐yán 邮yóu 砸zá 哲zhé 璇xuán 吾wú
姥lǎo 雨yǔ 顷qǐnɡ 紫zǐ 辅fǔ 鼎dǐnɡ 有yǒu 卵luǎn 解jiě
褪tuì 溯sù 狩shòu 润rùn 阕què 粕pò 懦nuò 幂mì 劣liè
(二)四声练习
这个练习需要反复练习多次,可以用快吸气来练,也可以用慢吸气来练,字音要清楚准确,也可以逐渐改变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并调节好气息。
下面是普通话同声韵音节,每组均按四声顺序排列。
1. 双唇音
八拔把罢(bɑ) 掰白百拜(bɑi) 包雹宝报(bɑo) 崩甭绷蹦(benɡ)
逼鼻笔必(bi) 鳖别瘪别(bie) 波博跛擘(bo) 逋醭补部(bu)
拍牌迫派(pɑi) 乓旁耪胖(pɑnɡ) 抛袍跑泡(pɑo) 烹彭捧碰(penɡ)
批皮匹僻(pi) 篇骈谝骗(piɑn) 飘瓢瞟票(piɑo) 拼频品聘(pin)
坡婆叵破(po) 扑葡谱瀑(pu) 妈麻马骂(mɑ) 颟蛮满慢(mɑn)
猫毛卯冒(mɑo) 蒙盟猛梦(menɡ) 眯迷米密(mi) 喵苗秒妙(miɑo)
摸魔抹莫(mo)
2. 唇齿音
发罚法珐(fɑ) 帆凡反饭(fɑn) 方房访放(fɑnɡ) 非肥斐费(fei)
分焚粉份(fen) 峰冯讽凤(fenɡ) 夫福辅附(fu)
3. 舌尖中音
搭达打大(dɑ) 刀捯导到(dɑo) 低迪抵第(di)
嘟读赌渡(du) 多夺躲剁(duo) 胎台呔太(tɑi)
滩谭坦探(tɑn) 汤唐淌烫(tɑnɡ) 涛逃讨套(tɑo)
踢提体替(ti) 天田舔掭(tiɑn) 佻条窕跳(tiɑo)
听停挺梃(tinɡ) 通同统痛(tonɡ) 偷投敨透(tou)
突图土兔(tu) 湍团疃彖(tuɑn) 推颓腿退(tui)
托驮妥唾(tuo) 那拿哪纳(nɑ) 囡南赧难(nɑn)
囊馕攮齉(nɑnɡ) 孬挠脑闹(nɑo) 妮尼拟逆(ni)
蔫年捻念(niɑn) 妞牛扭拗(niu) 垃旯喇辣(lɑ)
啷狼朗浪(lɑnɡ) 捞劳姥涝(lɑo) 勒雷蕾类(lei)
哩离里力(li) 撩聊了料(liɑo) 拎林凛赁(lin)
熘刘柳遛(liu) 搂楼篓漏(lou) 捋罗裸洛(luo)
4. 舌根音
歌格葛各(ɡe) 跟哏艮亘(ɡen) 郭国果过(ɡuo)
科咳渴课(ke) 匡狂夼矿(kuɑnɡ) 亏奎傀愧(kui)
嗨孩海骇(hɑi) 憨含喊汉(hɑn) 蒿豪好浩(hɑo)
烘虹哄讧(honɡ) 齁侯吼后(hou) 忽胡虎户(hu)
欢环缓换(huɑn) 慌黄谎晃(huɑnɡ) 辉回毁汇(hui)
豁活火货(huo)
5. 舌面音
机即脊记(ji) 加颊假价(jiɑ) 胶嚼脚较(jiɑo)
接节解借(jie) 鞠局举剧(ju) 撅掘蹶倔(jue)
七齐起气(qi) 千前浅嵌(qiɑn) 枪墙抢呛(qiɑnɡ)
敲桥巧窍(qiɑo) 切茄且窃(qie) 亲秦寝沁(qin)
轻晴请庆(qinɡ) 趋渠娶去(qu) 悛全犬劝(quɑn)
希习喜隙(xi) 先贤显现(xiɑn) 香祥想像(xiɑnɡ)
消淆晓笑(xiɑo) 些鞋写谢(xie) 星型醒幸(xinɡ)
须徐许旭(xu) 轩玄选炫(xuɑn) 薛学雪谑(xue)
6. 舌尖后音
渣闸眨炸(zhɑ) 摘宅窄债(zhɑi) 招着找照(zhɑo)
知值纸质(zhi) 周轴肘皱(zhou) 猪竹主住(zhu)
插茶衩岔(chɑ) 掺馋产颤(chɑn) 昌常厂唱(chɑnɡ)
嗔晨碜趁(chen) 撑成逞秤(chenɡ) 吃持尺赤(chi)
充虫宠铳(chonɡ) 抽愁丑臭(chou) 出除储触(chu)
穿船喘串(chuɑn) 窗床闯怆(chuɑnɡ) 杀啥傻煞(shɑ)
烧勺少邵(shɑo) 赊佘舍设(she) 深神沈甚(shen)
生绳省圣(shenɡ) 师时史是(shi) 收熟首受(shou)
输赎署树(shu) 嚷瓤攘让(rɑnɡ)
7. 舌尖前音
簪咱攒赞(zɑn) 遭凿澡燥(zɑo) 嘬昨佐坐(zuo)
猜财彩菜(cɑi) 疵词此刺(ci) 村存忖寸(cun)
搓痤脞错(cuo) 虽遂髓岁(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