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史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夏商西周史丛考全本质检

二、“帝”之居与“帝”之都

分析上表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基本认识。那就是《山海经》里的“帝”常居住和活动于高山之上。这些高山,最著名的是昆仑山,其他有崇吾之山、密山、槐江之山、轩辕之丘、天山、青要之山、鼓钟之山、讲山、熊山、騩山、高前之山、毕山、禾山等多处。在上古先民的心目中,“骏极于天”(《诗·崧高》句)的高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帝应当居住生活于此。仰望耸入云端的高山之巅,感觉山巅处就如同天上。居住高山之巅的 “帝”,就像居住在天上36。《西山经》又把帝称为“天帝”(住在天上的帝),其理由应当就在于此。

帝居之高山多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如有玉、有圃、有棋盘棋子、有像房屋一样的大树、有粮仓、有可以做酒的好水、有苑囿、有桑树、有琴瑟、有洗浴之处、有仙药、有可以登天的称为“建木”的大树,还有各种服务者,如有为帝服务的五采鸟、有负责巡夜的天神。《山海经》里的“帝”还有妻室女儿。总之,人世间最高领袖所拥有者,“帝”也都拥有。

《山海经》里的“帝”不仅常居于耸如云端的山上,而且其常居之处被称为“都”,我们可以对这些“都”进行一些分析。

帝常居之“下都”:昆仑山。

如,《西山经》有“下都”,谓“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海内西经》也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郭璞注谓“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是可信的。所谓“下都”的“下”意当即与上面的“天”相对应。“下都”或当为在地上(而非天上)之都。但这个“下都”,在昆仑山之上,已经距天不远。可以推测,在先民的想象中,这个下都与天上的都应当相差不多。“帝”的下都位于昆仑山。这座昆仑山上的帝的“下都”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可以引用顾颉刚先生据《山海经》和《淮南子》的相关记载而进行的概述来做全面的观察,顾先生说:

在中国的西面,有一座极高极大的神山,叫作昆仑,这是上帝的地面上的都城,远远望去有耀眼的光焰。走到跟前,有四条至六条大川瀠洄盘绕,浩瀚奔腾,向四方流去。山上有好多位上帝和神……这个城叫作增城,城里有倾宫、旋室等最精美的建筑,城墙上开着很多门,城外又浚了很多井。每一个城门都有人面九头的开明兽守着,还有猛鸷和鸟兽虫豸,因此能上去的人是不多的,指得出来的只有羿和群巫。山上万物尽有,尤其多的是玉,处处的树上结着,许多器物都是用玉制的。……这真是一个雄伟的、美丽的、生活上最能满足的所在。37

关于昆仑山的地理方位,说法至纷杂,不啻有数十种之多。我国西北地区的不少雄伟高山都符合《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的条件。有专家说是今山东的泰山,也不无道理。可以说《山海经》里的昆仑山的具体方位要具体坐实为某一座山是很困难的,从其出现的历史时段上看,我们无宁说昆仑山是春秋战国时期先民心目中的雄伟神山38。它位于那个时期人们的心里。

帝之“密都”:青要之山。

《中山经》有“密都”,谓“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郭注:“天帝曲密之邑。”意思不够准确。密与宓为古今字。《说文》训宓为“安也”。段玉裁说:“密行而宓废矣。《大雅》‘止旅乃密’,《传》曰:‘密,安也。’《正义》曰:‘《释诂》:密、康,静也。康,安也。转以相训,是宓得为安。’”39依密字古训,“密都”意当指天帝安康居住之都。

“泰泽”中的“帝都之山”。

《北山经》载“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按,这座“帝都之山”,顾名释义,当即其上有“帝都”之山。它的位置在“泰泽”之中。“泰泽”之称在上古文献中仅见于此,疑当即“大泽”40。《山海经》里“大泽”多见,较大面积的湖泊似皆可称为“大泽”,《西山经》《北山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海内经》等皆有相关的说法41。此“大泽”之所在,或谓即“古之瀚海”。作为水域的“瀚海”,有贝加尔湖、呼伦湖等说。所谓“大泽”又或谓在今河套地区,或谓在今黑龙江省的嫩江地区42。这些说法,似皆有些过远,且“瀚海”之说出自汉代,与《山海经》的时代相左。揆诸上古先民活动区域,此“大泽”,疑当在今山西境内。《左传》昭公元年有“宣汾洮,障大泽”之说。意即疏通汾河、洮水,修筑“大泽”之堤坝。据说这是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时候的事情,春秋时人犹能道之。从“大泽”的位置看,这个“帝都之山”,疑即山西境内的太岳山(又称霍太山),此山在长治盆地和太原盆地中间,这两个盆地,上古时代多水,皆可称为“大泽”,并且,《左传》已称其为“大泽”。相传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时候,有“霍太山之神”的传说43。可见,霍太山乃是自古以来的神山。要之,《北山经》所说的这座在“泰(大)泽”之中的“帝都之山”,很可能就是在春秋时期被视为神山的太岳山(霍太山)。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都”之称不古,甲骨卜辞和金文中未见。在上古文献里,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谓“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之观念,是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这个时段出现的。可以推测,《山海经》把“帝”常居之处称为“都”,以及对于“帝”都的安排,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所进行的工作。这对于《山海经》的成书时代的推定应当是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