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因地制宜健全农民工落户制度、创新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推进农民工平等共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北京市从特大城市走向世界城市的必然选择,也是克服大城市病、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迫切需求。其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不顺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输入地政府与输出地政府、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个人的分摊责任与分摊能力不匹配。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不能由政府包办,要逐步规范用工企业分摊社保缴纳、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市场成本,合理引导农民工根据对个人生活成本与发展成本的承受能力选择落户城镇,避免农民工大规模无序涌入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另外,根据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特征,需要分类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在京农民工群体。从公共服务类型来看,先行突破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从市民化意愿来看,先行推进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的农民工落户,以及先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需求。

本研究在测算北京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基础上,将以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为纽带,探索北京市与主要输出地省份先行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异地转移接续机制,探索与主要输出地省份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增减挂钩、市民化跨区利益补偿机制。搭建与农民工规模挂钩的公共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实现事随人转、财随人转、地随人转,促进各级政府对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的合理分摊,创新农村三资折股流动的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工带资进城落户。

另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除了一次性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还有大量需要连续支付的义务教育经费以及远期支付的基础养老金等,因此需要根据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年度变化建立相应的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