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7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餘論

天寶元年(742),唐復置麟州,時年二月,“天下諸州改爲郡”267,因而新置者名爲新秦郡。天寶四載(745),著名詩人王維出使經過新秦郡,望山上之松木,有感而吟曰:

青青山上松,

數里不見今更逢。

不見君,心相憶,

此心向君君應識。

爲君顔色高且閑,

亭亭迥出浮雲間。268

天寶初,突厥在漠北日趨式微,四載,“回紇懷仁可汗擊突厥白眉可汗,殺之,傳首京師”,於是回紇“盡有突厥故地”。269漠北政權更迭似乎未影響到嵐勝之間,剛設置不久的新秦郡仍是一派平和景象。麟州位於游牧、農耕民族生活交界地,位於華戎分界,兵家必爭是其難以逃脫的歷史命運。從這個角度解讀王維詩中的“不見君,心相憶”,更多了一份歷史的沉重,也更理解了王維見到“青青山上松”的激動欣喜與寫此詩的深意。

天寶初,總材山中唐與突厥的戰爭已平息百余年,這座一度爲突厥根據地,曾讓骨咄祿等“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的群山,又回到松木參天的本來面貌。世易時移,滄海桑田。隨着這一地區的沙漠化,森林退縮,“嵐勝之木”與“總材”之名,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明清以來,只留下了關於神松的傳說和根據傳說得名的神木。幸存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爲後人描繪了一個可以成爲永恒的歷史境象:總材山硝煙散去,唯有嵐勝之木,依然高聳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