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文章是“自己的”好
黄老师是中等学校里的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先由他说起……
黄老师坐在教员休息室里,仔细读一封信。一个毕业离校的学生写信来向他问好,附带报告了一些在社会上服务的情形。那封信很平常,黄老师为什么看了一遍再看一遍呢?
原来这封信使黄老师产生了下面的感想:这封信写得很好,流畅,自然,内容充实,有些句子显出很有才情。写信的人,当她在学校里作文的时候,向来没有这么好的成绩,毕业以后三个月,水准竟忽然提高了许多,什么缘故?难道三年的学校教育,抵不上社会三个月的影响力?
不是的,这里面另有道理。
上课铃响了,这一堂课是作文。黄老师往教室走去,他要把刚刚想到的道理说给学生听。
文章是自己的好
他在黑板上写下七个大字。
“老师,这是题目吗?”同学们发问。
“不是的,这是一句习语,我要把这句习语从另一个角度介绍给你们。请你们回答我的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说自己的文章不一定好。”
“对!自己的文章不一定好。既然不一定好,为什么要说‘文章是自己的好’?”
“这是说反话。”
“对!这是故意从反面说,是讽刺的一种方法。大家看,我要给这句话加上一个引号。”黄老师把“自己的”三个字用引号引起来,变成:
文章是“自己的”好
有了这个引号,读法就不同了,“自己的”三个字要加重声音。讲法也不同了,这个引号表示旧习语里面注进了新的意思,变成正面的了。文章是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不是写别人的。写文章是写“自己的”真心话、老实话,不是写人家的话,不是抄书本上的话。——黄老师这样说。
文章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它由作者的内心发出来。它是你喉管上的一根鱼刺,不吐出来非常难过。文章的材料不在这里,不在那里,在我们自己的血肉里,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里。它曾经使我们觉得夜太长、床板太硬,使我们觉得菜太淡、胃口太小,使我们觉得月色太凄凉、花的香味太讨厌。这种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黄老师继续说,全场静静地听着。
停顿了一下,他问:“有问题吗?”
下面鸦雀无声。
“我来举一个例子。人人都要穿衣服,是不是?”
“是!”夹杂着笑声。
“你们是中学生。中学生的衣服,什么地方与别人不同?”
“我们要穿制服!”
“对!中学生要穿制服。所有的中学生都穿制服。本校的制服跟别校的有什么不同?”
“我们要绣本校的校名、学号!”
“对!你们的制服上有本校的特殊记号。本校有一千多学生,人人胸前要绣校名、学号。你们这一班跟别的班有没有分别?”
“有分别。”
“分别在哪里?”
“我们是高中部,绣蓝字。”
“初中部呢?”
“绣红字!”
“好!我们要把范围一步步缩小,找出属于你们‘自己的’文章材料来。我听说,你们的学号集体送给缝纫班去车绣?”
“是。”
“有没有人自己绣?”
“我是自己绣的。”黄小玲举起她的手,招得大家回头看她。
“你为什么自己绣?”
“我在学刺绣。”
“你绣得好吗?”
“刚刚学,绣不好。”
“有没有刺破手指头?”
“有的。”
“流血?”
“是的。”
“制服染脏了怎么办?”
“绣好了再洗干净。”
好!——黄老师叫小玲坐下。——范围一步步缩小的结果,黄小玲找到了她自己的材料。人人穿制服,人人绣学号,写起文章来,要写你自己的制服、自己的学号,也就是写自己的生活,使它成为你自己的文章。如果拿“绣学号”做题目,黄小玲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来。一个少女,为了练习做针线,不怕麻烦,自己绣学号。她的手指还不甚熟练,一不小心,针尖扎进肉里。痛吗?十指连心,当然会痛。停止吗?不,再接再厉。手指被刺破的地方,冒出血珠来,白上衣染了一个个红点子。那斑斑点点,是她奋斗学习的记号,是成功之前难以避免的牺牲。写这样的文章,不会皱着眉心吃苦,不必看天花板,不必翻《作文描写辞典》,写出来自然就好。
你们也许要问——黄老师继续说——我们的学号是集体送到专绣学号的地方包做的,我们根本没有学刺绣,根本没有为学号流过血,有什么可写呢?不错,黄小玲有的材料,你们没有,这是黄小玲文章的可贵处,但是,不要忘了,你们有的,黄小玲也没有。你们有什么材料?各人往自己的生活里去发掘吧!
说到这里,黄老师望着后排的一个女孩问道:“费玲,你到过包绣学号的地方吗?”
“到过。”费玲站起来。
“你看见包绣学号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老太太。”
“她的腰有些弯?”
“是。”
“她做事要戴老花眼镜?”
“是。”
“你佩服她还是同情她?”
“又佩服又同情。”
“好了,坐下!你有了你自己的文章。”
黄老师在讲台上踱了几步,然后抬起头来。
“傅家芝!”
另一个女孩站起来。
“你到包绣学号的地方去过吗?”
“没有。”
“那么,关于这个题目,你写什么?”
“我……不知道。”
“你的学号是几号?”
“〇〇一三。”
“〇〇一三,也就是十三号。你可听说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你有没有这种洋迷信?你丢了月票,是不是埋怨过你的学号?你买奖券挑号码的时候,会不会也希望能把学号换一下?好了,这就是你的文章。”
沉默。照往例,黄老师在等待学生提出问题。几个对作文有兴趣而又爱用心思的学生纷纷把问题提出来,黄老师也立刻做了答复。
“我们自己的私事,为什么要写出来给人家看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一个人的心事,只能对父母说,对姊妹说,对知友说。有时候,甚至只能对流水说,对燕子说。不过,说也奇怪,对至亲好友不能说的事,到了会写文章的人手里,可以对素不相识的广大读者去说。不能明说的事,他会暗说;不能直说的事,他会曲说。文字可以张成帐幔,把作者遮掩在背后。有了这种可能,世界上才有人从事文学创作。
“把自己的事情写出来,不是很难为情吗?”
黄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是学习的一阵迷雾,必须穿越。他得多花一点时间。
他说,几乎所有的作家,最初的动机,无非要诉说自己的心事,引用古人的话:“诗言志。”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让别人受感动、得启示,引用西方一位批评家的话:“给人知识,给人娱乐,给人教训。”即使是别人认为“难为情”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得精彩动人、寓意深远,得到声望和尊重。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用写作来补偿。
文学作品不一定只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水浒传》就是写别人,《三国演义》写古人,《西游记》写神怪。引用一位前辈作家的说法,他写的是人生和自然——可以写自己,写别人,还可以写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不过,开始写作的时候总是写自己,以后再扩大。
写作的人先有生活后有文章,作文跟做人有关系。下笔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做事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写。我们“做值得写的事,写值得做的事”。
“小说、戏剧里的事,难道都是真的?”
当然不。然而,它和我们刚才所讲的道理并不冲突。小说和戏剧,是用特殊的方法写成的。这个方法是:把你的感情放在别人的故事里,你觉得悲伤,创造一个悲伤的故事;你觉得可笑,创造一个令人发笑的故事。故事可以是假的,可是你的感情至诚无伪。因此,有下面一句名言:“小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
解答了这些问题以后,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作文的题目:
我
他说:“打开作文簿,先写下一个‘我’字,然后再想想你有什么可写的,想到了,就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