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戴法兴
刘子尚自从得知这个、刚刚到达建康便要开始入蒙学的噩耗后,就不住地哭闹。
他本以为能以此躲过此劫,结果不但没有奏效,还挨了父皇的几巴掌。
第二天清晨,刘子业早早地便摸到弟弟的床前,
“子尚,快起来,不然父皇接着打你!”
刘子尚正在装睡不起,听到【父皇】这个字眼,不禁浑身一颤,屁股隐隐约约地幻痛。
“皇兄,咱们这便出发吧!”他一骨碌蹦将起来。
刘子业拖着弟弟提前两刻钟来到了东斋,这里是太极殿的偏殿,如今被充做皇子们的书房。
“子尚,刚才我嘱咐你的都记住了没?”
“知道了,知道了。”刘子尚有气无力地回道。
他还没完全睡醒,双目无神,恍若行尸走肉一般。如果不是迫于父皇的淫威,他绝不会过来上学。
刘子业看着他这副模样,叹了口气,“算了,一会儿我做什么你就跟着做好了。”
刘子业本以为自己来的足够早,没想到屋内已经站着一个人。
此人瘦瘦高高,留有非常好看的长髯,看起来有三四十岁,穿着一身浅绯色的大宋官服。
他看到刘子业兄弟二人,躬身行礼,“臣戴法兴拜见二位殿下。”
“戴卿家不必多礼。”
这人便是戴法兴?我记得他学识渊博,颇通古今,看来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况且他深受父皇器重,是坚定的嫡长继承支持者,我可要多多拉拢他。
刘子业上下打量他时,戴法兴也在暗暗观察太子和二皇子殿下。
戴法兴抚了抚长髯,向刘子业介绍道:“臣蒙陛下隆恩,近日转封员外散骑侍郎,加衔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陛下命臣负责教导二位殿下,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刘子业连忙回礼,“老师,在这东斋之中您只管呼学生二人名字即可。”
戴法兴摇了摇头,“君臣之礼不可失。”遂引刘子业兄弟二人来到堂中坐下。
“陛下告诉臣,太子殿下已经会诵读《孝经》。殿下是否体会了其中的经义?”
刘子业回答道:“学生有所体悟。”
“哦?殿下可否细讲。”
刘子业思索了一下,“就拿学生为例,学生身为人子,要孝敬父母师长;同时身为臣子,要忠国忠君。”
“不错,”戴法兴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殿下便从今天开始学习《诗经》吧。”
“是。”
安排好刘子业的功课后,刘子尚这时已经趴在书案上睡着了。
戴法兴皱了皱眉头,低声呵斥:“二皇子殿下!”
刘子尚猛然惊醒,苦着脸看向戴法兴。
戴法兴也有些无奈,“殿下,我们也用《孝经》开蒙吧。”
刘子尚终于认了命:“都行。”
-------------------------------------------------
临近晌午,刘骏忙完了政务,来到了东斋。
戴法兴看到刘骏走了进来,连忙行礼,“陛下,”
“都不必行礼。”刘骏挥手按下。
刘子业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诗经》,根本没有注意刘骏的到来。
直到感觉后脑勺有人呼出热气,刘子业这才扭过头来。
“父皇!您什么时候来的。”
“哈哈,我也是刚过来。看到你们两个都在认真读书,真令我欣慰。临近午时,爱卿也来一同进膳吧!”
刘子业一边和刘子尚埋头干饭,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谈论朝堂上的事。
刘骏眼神晦暗,“戴卿家,你说现今世家门阀把握朝政,各路藩王割据地方,他们的眼里可还有我这天子!”
戴法兴斟酌着:“陛下无需因此苦恼,您即位以来便大力提拔我等寒门士人。微臣出身贫苦,少时曾一度以卖葛为生。如果不是陛下,臣怎能身着朱衣,居此高位,甚至成为太子师?”
“臣等被提拔以来,自觉无功。陛下的苦恼,臣等必竭心尽力助陛下掌握朝堂!”
刘骏脸色缓和了一些,“南郡王刘义宣的事情,爱卿应该也有所耳闻。我那六叔曾在元凶之乱期间“首创大义”,起兵讨伐刘劭,并拥立我称帝。我知道他劳苦功高,将他拜为丞相、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又改封南郡王。
他不愿内调入朝。好,我依他,同意他以丞相之职留镇荆州,又领湘州刺史。
可他呢,他又是怎么做的?拥兵自重,又僭越礼制。要我看,他下一步就是像前阵子那样起兵讨伐我,自己来当这皇帝了!”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连干饭人刘子尚都停了下来,不敢吱声。
戴法兴缓了一会儿,又提议道:“臣以为,陛下所虑深远。南郡王远在荆州,他镇守那里长达十年,不可不防。陛下可以改置州镇来削弱诸王和地方宗族势力,然后加强典签职权,由朝廷委派到各方镇辅佐藩王。典签名为典领文书,实则监视诸王行动。”
典签?刘子业听了不禁皱眉。这个制度后患甚广,可现在的局势下大概也只能先行此招了。
“典签吗。。。”刘骏咀嚼着这两个字,“就依爱卿所言,你回去写个详细的折子递上来。然后早朝上定下此事。”
“陛下英明。”
刘骏看向坐在旁边两个儿子,起了考校的心思:“子业,子尚,你们两个听了可有所得?”
刘子尚就好像上课走神时突然被老师提问一样,吓了一跳,磕磕巴巴地说:“父皇,,,呃,,戴侍郎说的对。“
刘骏听了也没生气,毕竟他年岁尚小,不能指望他说出什么来。
“那子业你呢?你怎么看。”
刘子业看了看父皇的脸色,结果看不出喜怒,只能硬着头皮说:“儿臣以为,老师的提议不错。只不过,典签位低权重,父皇应该对其多加节制。当然这只是儿臣的一些浅薄之见。”
刘骏竟真的听了进去,“子业你小小年纪便能认识到这一点很不错,我会考虑的。”
“父皇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