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代航海文化的由来
一、别具一格的海上礼仪
(一)国旗礼
现代国际商船挂旗礼仪始于大航海时代的军舰,流传至今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船舶礼仪标准。因政治、文化、习俗的不同,船舶主要遵从船旗国(船舶船籍注册的国家)、领海国和港口国(船舶挂靠港口的国家)的升旗礼仪规定和要求。
国际航行的船舶抵达港口国或领海国升旗方式如下:① 船籍国国旗升在船尾的旗杆上,以示对船籍国领海、领土的尊重;或者升在驾驶台后部的旗杆上;或左舷第一挂旗绳上(根据视觉信号规定为船舶第二挂旗绳上)。与此同时,驾驶台顶的旗绳左右两排排列。右横桁的排列顺序为单数(从最外一挂旗绳算起),从右到左依次为1、3、5、7;左横桁的排列顺序为偶数,从右到左为8、6、4、2。② 港口国国旗应该升在主桅最高处或者升在驾驶台顶上靠右第一挂旗绳上。③ 航运公司的公司旗应悬挂在船头的旗杆上。
国旗代表国家主权和尊严。各国对船舶悬挂国旗均有各自的要求。中国籍船舶及进入中国内水、港口、锚地的外国籍船舶都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升降国旗管理办法》。具体规定如下:① 悬挂时间。每日早升、晚降(恶劣天气除外)。船舶在航行、锚泊时,由4~8点的值班水手负责升降;靠泊时则由相应班次的值班水手负责。② 悬挂位置。中国籍船悬挂中国国旗于船尾旗杆上。无船尾旗杆的挂于驾驶台信号顶部或右横桁。外国籍船悬挂中国国旗时,应悬挂于前桅或驾驶台信号桅顶部或右横桁。当中国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悬挂于右横桁时,中国国旗应在最外侧。③ 船舶所悬挂的中国国旗,应当整洁,不得破损、污损、褪色和不合规格。
(二)满旗礼
船舶信号旗由40面旗组成,包含字母旗26面,数字旗10面,代表旗3面,回答/简码旗1面。除了组合信文外,每面旗号皆有其代表含义,包含了海上航行的各种情况。船舶由船首到桅杆、再由桅杆到船尾,用旗绳挂满信号旗的挂旗形式就叫满旗,主要方式是将全部国际信号旗按形状(一般为2面长方旗加1面数字旗)与色泽进行搭配,从船首、尾到前后桅杆以及桅间用旗绳以及滑车牵引,将搭配好的信号旗连接于张索上。商船挂满旗(见图1-9)是为营造节日气氛而设立的船舶特有的庆祝仪式,如航海上认定的节日,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船舶下水日,船舶命名仪式举办日或者国庆节,港口国国庆节,以及港口国、国家、公司有喜庆之事需要悬挂满旗的时候。
图1-9 商船挂满旗
二、颇具特色的航海服饰
(一)水兵服
带披肩的水兵服是国际上统一的水兵衣着款式,它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着浪漫色彩,能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在设计师的笔下,在服装展示会上,水兵服仍然吸引着、征服着人们。楚楚动人的姑娘、雀跃的稚童都愿把它当作时髦的着装。世界各国水兵服式样大体相似,上衣为套头式、披肩领,紧袖口,下摆扎在裤内,裤子肥大且旁开口,配无檐圆顶帽,缀飘带。
水兵服装自古已有。18世纪中期以前,不仅世界各国水兵的服装不同,有时在同一个国家里,不同地方的水兵服也是不统一的。1747年,英国乔治二世国王巡视海军时,认为不统一的服装有碍皇家海军的威严,于是下令研制统一的水兵服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以蓝白两色为水兵服主色,蓝色既像水兵们朝夕相处的海洋,又像广阔无垠的天空;白色则象征着军人纯洁的灵魂。乔治二世下令所属的皇家海军官兵一律以白色为上装,蓝色为下装进行统一着装,以示其仪表和品行。在船舰上生活和作战,水兵经常要在狭窄的舱室里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水兵服要求利索方便,故一般水兵服的上衣都是套头式、紧领口和袖口,并且上衣必须扎进裤腰里,免得上下舷梯,进出舱口时,牵挂到仪器设备。海洋中常有狂风巨浪,在很大的颠簸中,难免有人呕吐,为了减少促使呕吐的外部条件,水兵服的上衣都设计成无领式的,以免衣领刺激咽喉部位,造成呕吐。到了1817年,美国海军部首先仿效英国样式,颁布了统一水兵服装的命令。从那以后,各国海军的服装都逐渐采用了上白下蓝的颜色,式样也趋于一致了。
水兵之所以戴无檐帽,主要是避免在高速航行中帽檐招风,避免在使用观察仪器时,帽檐碰坏精密仪器和设备。世界各国水兵的无檐帽差不多都有飘带,不过有的很短(如日本),有的很长(如俄罗斯)。只有少数国家的海军水兵帽没有飘带。水兵帽上为什么要装两根飘带呢?据说在早期是为了随时测知风向的需要,在水兵帽上缀上两根飘带可以作为风向标使用,今天虽然现代气象设备已广泛应用,但这一传统样式仍保留了下来[14]。
(二)海魂衫
与水兵服配套的还有蓝白横条相间的水兵针织汗衫,也叫海魂衫,海魂衫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寓意广阔的大海与蓝天合为一体,体现无私无畏的海洋精神。19世纪20年代,在法国西北方的布列塔尼地区,有一种英文名字叫breton top蓝白相间的条纹衫,非常受当地水手的欢迎。由于它是用质地细密的棉布织成,因而有很好的防风防晒功能,最重要的是,当水手落水时,蓝白相间的条纹也很容易让人发现,这就是最初的海魂衫。1858年,法国海军将这款棉布衫定为海军制服的一种,随后其逐渐被全世界各国海军接受[15]。海魂衫是水手的象征,它无穷的魅力也登上了岸,不过色条也有异化,蓝换成了红或黑,更富有流行味。
三、源自航海的大众饮食
(一)饼干
许多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都来源于航海实践。饼干是大众化的食品,酥松、香甜可口、易于消化,老少皆爱,由于它携带方便而又不易变质,是常见的食品。饼干的诞生还有一段航海趣史。欧洲比斯开湾风大浪险,早年常有船舶触礁沉没,船员只得登荒岛待救。那时,大不列颠人驾驶着一艘帆船驶入法国西部附近的比斯开海湾,遭遇狂风巨浪。帆船在惊涛骇浪中经不起跌宕终于触礁沉没。死里逃生的船员困栖在一个孤岛上,面对饥饿的威胁,想起了装满面粉、砂糖和奶油的沉船,要是把这些东西捞起来不就可以充饥吗?于是他们全力以赴把食物从海底捞起,但这些食物已被海水泡糊了。有个聪明的海员带领大家把这些食品搅拌起来,然后捏成一只只薄薄的小饼,贴在海岛的礁石上,依靠灼热的阳光烤熟。就这样船员们靠它在孤岛上生存了一个多月,最终被一艘过往的船舶搭救。遇难的船员又用这些小饼招待客人,并亲昵地称这最初的饼干为“比斯开小饼”,也就是英文饼干(biscuit)一词的由来。饼干和饼干的故事很快风靡世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饼干生产遍及每个角落,质量大大提高,花色品种也更丰富多彩[16]。
(二)餐后水果
餐后食用水果的习惯也是源自航海实践。维生素C缺乏病(俗称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过去几百年间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惧”和“海上凶神”之称。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行程中,好多水手的牙齿血流不停,严重的则丧命。继哥伦布之后,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时水手的遭遇比哥伦布的船队更为悲惨,据称有三分之二死于坏血病。直到18世纪,船员们还时常面临罹患坏血病而死亡的危险。英国船医林特发现坏血病都发生在普通船员身上,而包含他自己在内的高级船员,却没有人得过坏血病。直到有一天,他为了照顾病人到普通船员的餐厅用餐,才发现原来普通船员的伙食只有面包与腌肉,而高级船员却有马铃薯与卷心菜可以吃。林特医师由此认为,新鲜蔬果或许可以治疗坏血病。后来,他们遇上了满载柳橙与柠檬的荷兰货船,林特医师就买了柳橙与柠檬来治疗坏血病人。无独有偶,在往返南太平洋的远途航行中,英国库克船长因为个人喜好,强制让他的船员吃水果,118名水手中只有1名水手死于坏血病,水果是坏血病克星的观点开始在英国盛行。后来所有英国的水手按规定必须每天饮用酸橙汁,由此他们被戏称为“酸橙佬”。林特医生死后,英国海军也开始提供水兵青柠汁,让船员的健康更有保障。到了20世纪,预防坏血病的物质终于被研究出来,命名为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C。今天,人们可以从新鲜蔬果中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C,坏血病人已不多见,但是这种餐后食用水果的习惯却因此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
航海拾遗:日常生活中的航海语言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语言源自航海。如当人们外出,无论是海路、陆上或空中旅行,他人都会习惯地祝愿“一路顺风”,也有人形容事业发达为“一帆风顺”。明明知道汽车没有锚,但当它发生故障而停驶时,人们就说汽车“抛锚”了。上海人的俗语,有顶风船、游码头、夸海口、掼浪头、海量等。在经典著作中,有将“船长”比喻成最有权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若办事遇到波折叫“搁浅”。若吃饭嚼到小石子谓“触礁”,若碰上倒霉事又称“翻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