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科技原始创新初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原始创新的概念与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

2.2.1 原始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通过前面对原始创新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对原始创新的界定存在较多的分歧。界定一个概念首先要分析这一事物的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运用抽象思维对其加以理性概括。

从现代科技发展史中可以发现,基础理论与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如X射线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创立等,都在科学界引发了持续创新的浪潮,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徐冠华总结指出:“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来源于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原始创新。”[25]

从原始创新本身的性质来看,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首创性。这意味着原始创新是前人从未创造过的,具有原始创新性、开拓性、源头性的变化,这也是原始创新最本质的含义。

(2)自主性。相对于跟踪性、模仿性的创新,原始创新强调创新主体的主动意愿和自发行动,这是原始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3)突破性。相对于一般的创新行为,原始创新应该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或者是对某些权威观念的彻底否定,对某些传统理论或技术的根本颠覆;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引起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带来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4)风险性。原始创新的发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而且研究成果一般很难在当时就看出其应用价值。

(5)不确定性。科学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创新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往往是源于偶然的事件。

从原始创新的领域与效应来看,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原始创新一般发生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这一特点将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区分开。技术创新侧重于产品开发阶段,强调技术与产品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原始创新则主要指重大的理论突破或发现和发明,侧重于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

(2)原始创新能够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引发持续性创新甚至通过范式转换引发科学革命。原始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基础,能够引发大规模的知识创新,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飞跃。

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原始创新知识必须经过一系列后续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创新、应用和开发研究、技术创新等中间环节,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原始创新知识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原始创新知识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们在创新链上具有“原始”和“源头”的性质,是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理论突破或发现和发明。因此,这一类创新终将导致人类在认识能力和生产力两个维度上的飞跃。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创新特征的描述,笔者将原始创新界定为: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中首次获得的、能够引发持续性创新的重大理论突破或重大发现、发明。这一定义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原始创新一般发生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在产品开发与销售阶段的创新不属于原始创新的范畴。第二,强调了原始创新的首创性。原始创新没有科学范例的引导,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跟踪或模仿创新不是原始创新。第三,强调了原始创新具有引发持续创新的特点,它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应该指出的是,创新与知识积累或继承相互关联,创新必须以知识积累为前提和基础。我们强调原始创新的源头作用是为了避免哲学上无穷后退,即将创新链条逆着时间轴无止境地向前追溯。同时要指出的是,作为某一具体技术创新源头的原始创新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源的。例如,激光器的发明是以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和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等重大理论突破为基础;涉及激光通信的包括晶体管放大、激光原理及低损耗光学纤维等多项原始创新。

2.2.2 原始创新的表现形式

原始创新主要有理论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根据原始创新成果的不同,原始创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26]

1. 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为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理论创新包括新理论、新原理、新定律、新定理、新方程、新模型、新概念以及新思路等。理论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往往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世界某些方面的看法。例如,量子力学对微观物质的研究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激发了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研究新物质和能量的巨大兴趣。

2. 实验创新

实验创新包括新发现、新效应、新现象、新方法、新实验手段、新分析方法、新仪器、新合成反应以及新物质(基本粒子、新型分子、新药物、新催化剂、新材料等)等。观察与实验既是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也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实验创新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通过实验产生的许多技术、方法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综合创新

现代科学中,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或学科交叉领域,孕育着具有大量创新机会的科学前沿和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正如维纳(Norbort Wienner, 1894—1964)所说:“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27]许多新学科都是通过学科交叉与综合形成的。

4. 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即将原有的理论、技术应用到新的领域中,扩展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不断扩大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接触,在原有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往往能产生新技术或者新发明,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晶体管的发明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信息表达数字化提供了物理基础,为信息技术革命吹响了号角。

2.2.3 原始创新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

在创新过程中,原始创新具有源头性、先导性、市场优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揭示了原始创新在多种形式的创新中,以及在创新演进过程中的突出地位。

一是原始创新在创新过程中的源头性具有创新核心地位。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灵魂,是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各种创新形式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原始创新具有创新的逻辑优先性。没有原始创新的突破与开拓,就没有其他创新发展的空间与领域,离开了原始创新,其他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可以说,原始创新在一家企业或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原始创新引领其他创新的发展,具有创新的先导性。科学理论的原始创新可以引发新的科研可能性,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产生新的学科。原始技术创新则会引发技术领域的链式反应,开拓新市场,抢占技术新高地,获得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三是原始创新具有市场的优先性。一个企业的某项原始创新可能形成一种独占市场的垄断地位,该企业因而能凭借这一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而模仿跟进者由于技术壁垒,难以获得和原始创新企业同等的利润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