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对部分地区产生的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企业经营存在一定困难,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也充满风险和挑战。针对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现状,中国需要转变过去劳动密集、资源密集投入的发展模式,在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培育对外投资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的国家不断增多,中国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推进相关贸易投资合作,双方企业合作交流持续升温,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果。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成员不断增多,目前已增至87个,参与项目28个,遍布10多个国家;在信用评级方面,其获得多家国际评级机构的最高信用评级。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平台。

(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务实推进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主要代表,在全球经济增长及贸易、投资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自2009年以来,中国同其他“金砖国家”开展密切合作,达成多项经贸合作,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良性发展。当今国际社会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巨大挑战,各国需要齐心协力共商对策。自2018年以来,“金砖国家”以立场鲜明的态度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积极落实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达成的成果,促进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推进各国经贸合作机制建设,体现了“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责任担当以及对外投资合作的决心。2018年7月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宣言》在经贸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及成果,这些成果进一步反映了金砖五国经济合作的决心,为新时期各“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动能,并有效地促进“金砖国家”投资贸易一体化市场的建立和推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投资合作环境。

(三)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平稳向好

自201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平稳向好,结构调整深入推行,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国内环境。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加6.1%,高于IMF对全球及各经济体平均增长率的预测值(如图2-31所示),在经济总量达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排名第1。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政策和措施下,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显著增加、市场价格涨幅总体稳定,失业率也在全年预期目标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内需结构持续改善,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9%,对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57.8%。整体来看,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双重提升,整体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图2-31 2018—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9年10月。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多领域不稳定因素的阻力。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及东道国营商环境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复杂动荡,营商环境较差,中国企业对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2018年“一带一路”六大地区营商环境排名均值及得分均值见表2-9。

表2-9 2018年“一带一路”六大地区营商环境排名均值及得分均值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计算得出相关数据。由于部分经济体无排名数据,在计算均值时予以剔除;最高分为100分。

从表2-9可以看出,中东欧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整体营商环境较好,其他四大地区的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东南亚地区各国的营商环境差别较大,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营商环境良好,且新加坡常年排名靠前,东帝汶、缅甸、老挝等在190个经济体排名中较靠后。东北亚地区只有蒙古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两国排名分别是第74、第31,投资环境较理想。南亚地区除印度、不丹排名分别为第77、第81外,其他各国的排名均在百名以外。西亚北非地区国家众多,局势复杂,其中也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等营商环境较差,从营商环境的分项排名来看,该地区除了国际投资制度有待完善外,针对这些国家开办企业所需时间长、手续复杂、缴税较多。中东欧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营商环境较好,但中国对其投资的份额占比小、发展潜力大。中亚地区平均营商环境得分排名第3,其中哈萨克斯坦排名第28,为该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国家;塔吉克斯坦排名第126。以上分析充分说明,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较大阻力,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面临很多挑战。

(二)发达国家投资审查措施趋严

投资便利化虽然是国际投资政策发展的主流,但目前部分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和投资监管日趋严格。一些国家出台了严格的外商投资政策,限制国外企业在本国的投资活动,这给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投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18年全球约有55个国家新出台了近40项相关措施。

(三)国际直接投资回报率呈下降趋势

自2012年起,国际直接投资回报率呈逐年下滑态势,这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图2-32可知, 2012年全球外商投资回报率虽为8.1%,但到2017年,投资回报率降至6.7%。《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持续下滑,2018年减少至1.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投资回报率降至6.0%左右。对比2012—2017年各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回报率可以发现,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回报率虽然最低,但整体下降速度较慢;转型经济体整体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同时波动幅度最大,2014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峰值,2015年降至10.2%,随后两年投资回报率缓慢上升;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回报率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整体投资回报率逐年下滑,外商投资回报率在2012年达最高值10.0%,随后逐年下降,2017年的投资回报率降至8.0%。上述分析表明,随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回报率的不断下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可能有所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图2-32 2012—2017年国际外商直接投资回报率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

(四)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2019年全球经济虽然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环境也有所好转,但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2020年6月,IMF发布的经济预测更新报告显示,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至-4.9.0%,其中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为-8.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为-3.0%,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经济影响远超预期。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员流动受到抑制,随着各国经济活动逐步重启,部分地区的人员流动有所提升,但仍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在需求下降、未来营收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纷纷选择减少投资。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认为,全球经济将出现严重收缩,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国的经济停摆,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在全球价值链收缩和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