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隐含碳、碳泄漏效应与碳排放责任界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

1.3.1 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为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一是研究背景是国际气候谈判博弈的持续,减排目标和义务分配成为焦点问题;碳排放责任界定争议不断,经济利益导致减排政策摇摆不定。二是介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等。三是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和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贸易隐含碳测度研究:佐证界定方法存在问题的逻辑。总结国内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研究成果,规模巨大的隐含碳排放佐证了当前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存在问题的逻辑。二是碳排放责任界定研究:旧方法争议与新原则探索。研究者开始从解决问题角度剖析已有界定方法的不足,探索碳排放责任界定新原则和新方法。三是碳泄漏效应研究启示:创新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分析碳泄漏存在负效应的观点,可以解释碳泄漏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第3章贸易隐含碳测度及影响碳排放责任界定的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于生产链排放的视角推导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然后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解析国内外生产和消费碳排放与进出口贸易净隐含碳排放测算公式,共计4类。二是测算基于SRIO的不同口径的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对比分析中国29个行业部门的碳排放。三是分析中国贸易隐含碳对碳排放责任界定和气候谈判策略的影响,从单个国家角度研究相关问题,中国等出口大国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倡导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

第4章基于贸易隐含碳的全球碳排放责任界定原则调整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不同界定原则下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推导,即基于MRIO推导生产责任和消费责任原则下的碳排放计算公式,然后基于MRIO与SRIO对比分析消费责任原则下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并指出计算公式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出口反馈效应、间接贸易效应以及不同产出标准。二是不同界定原则下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责任测算,收集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和环境拓展矩阵的数据,基于MRIO测度生产与消费责任原则下的碳排放情况,对比生产责任原则和消费责任原则下碳排放变化情况。

第5章碳泄漏效应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推导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碳泄漏效应理论模型、碳泄漏均衡效应求解与分效应分析。首先,根据经济学研究构建理论模型的常用方法,假设存在两个竞争性部门,分别生产两种产品,投入两类生产要素,构建碳泄漏效应理论模型。其次,进行碳泄漏均衡效应求解与分析,总结理论模型以及模型线性化结果的8个等式,推导获得“交易比价效应”和“减排资源效应”,两个效应取决于两种投入要素的替代弹性。

第6章中国工业部门碳泄漏效应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梳理已有研究,构建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模型,引入贸易开放度和行业发展水平交叉项检测碳泄漏的存在性,实证检验工业部门整体,发现无法判断中国工业部门整体碳泄漏的存在性。二是进行分行业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中国工业部门不同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行业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正碳泄漏效应,而且对应的碳泄漏效应可能为负。

第7章碳泄漏分类效应视角下碳排放责任界定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总结已有关于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发展历程,提出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的改革方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然后以中国为例,计算分析碳排放共担责任原则下的责任分配。二是分析碳排放共担责任界定方法的动态运行机制,构建碳排放共担责任界定方法的动态运行模型,从国际气候谈判、国际碳交易价格等角度解析有关政策的含义。

1.3.2 主要创新

第一,本书尝试把在贸易隐含碳测度结论基础上的碳泄漏效应纳入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改革中,在解析贸易隐含碳、碳泄漏效应与碳排放责任界定逻辑关系基础上构建统一分析框架。已有贸易隐含碳测算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污染天堂”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或计算相应能源消耗,研究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本书尝试构建完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来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责任界定原则和方法的可能结果。

第二,本书以行业贸易隐含碳测度结论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以论证碳泄漏正负效应作用机制并实证检验碳泄漏行业差异。除了考虑科技创新和溢出作用外,还引入要素流动机制推导论证碳泄漏正负效应作用机制的理论逻辑,并且采用行业分类新标准实证检验碳泄漏效应,为寻找和改进碳排放责任界定方法以及解决碳泄漏问题提供依据。一方面,可以验证中国工业部门贸易隐含碳是否引致排放“责任转移”,以及经济开放对国内减排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为我国在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下优化开放经济产业政策提供行业层面的证据。

第三,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意味着国内工业化的碳排放增长“天花板”被量化确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贸易开放可能引致污染产业转移和碳泄漏问题,对“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减排承诺影响巨大。本书立足于国际气候谈判“共同利益妥协”的现实而开展研究,并将理论研究最终落脚点放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政策含义上,在平衡可操作性和国际接受度的基础上提出碳排放共担责任界定优化方法,并以估测为基础阐述相关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