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居民家庭消费状况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济状况

一、丝绸之路沿线省份总体经济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完善,居民对于各种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到2016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744 127.2亿元,是2007年的2.75倍,增加了473 894.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91%。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居民而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热情不断上涨,带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经济增长迅速

1.人均GDP

由图0-1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人均GDP都在不同幅度地增长,其中西南地区增长最快,由13 119.50元增长至41 906.25元,年均增长率为13.77%;2016年,东北和西北地区人均GDP分别达到48 363.67元和41 989.40元,年均分别增长9.52%和12.49%。从人均GDP指标数据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高于西北、西南地区,主要与我国最早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的重工业密切相关。

图0-1 2007年、2016年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人均GDP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0-2可以看出,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从5 801.68元增长至17 606.56元,绝对增量为11 804.88元,年均增长13.13%;三大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1.55%)虽低于西北、西南地区,但到2016年已达到21 948.40元,总体上,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其他两地区。

图0-2 2007年、2016年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二)产业结构概况

根据表0-1,2007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格局,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2016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格局,与2007年相比,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增长到45.4%、45.4%和49.33,其增长量分别为8.82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增长趋势较为明显,服务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表0-1 2007年、2016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三)对外贸易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全球贸易呈现持续不断的增长势头,各地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进出口总额是衡量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指标,2007—2016年,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相应增加(见图0-3),其中西南地区增长最快,从2007年的400.38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 612.26亿美元,增长量为1 211.8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74%;相对来说,西北地区整体对外贸易水平较低,但增长率高于东北地区4.16个百分点,说明西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处于持续追赶状态,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图0-3 2007年、2016年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战略区,其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地区的经济状况描述如下。

(一)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与居民收入概况

1.人均GDP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GDP增速起伏较大(见表0-2和图0-4)。2008—2009年,五个省区的增速呈下降趋势,2010年急剧上升,增长周期较短,随后2010—2015年增速下滑,至2016年,其增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表0-2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GDP和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4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GDP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看,2016年,陕西和宁夏人均GDP分别达到51 015元、47 194元,同上年相比,增速分别为7.12%和7.74%,高于西北其他三地;新疆在2015年人均GDP为40 036元,与上年相比降低了612元,出现经济负增长状况。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核心区,其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与其战略地位不相称,进一步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刻不容缓。

2.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表0-3和图0-5可知,西北五省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起伏较大,2007—2016年,增速从13%~19%整体下降至10%以下,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落后且增速呈下滑态势。

表0-3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5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看,陕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起伏最大,尤其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7 228.48元,增速高达21.65%,位居10年间增速的最高水平,但2013—2016年增速低于青海、甘肃和新疆,相比2007—2012年,下滑幅度较大;2007—2009年,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但2010年以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处于逐渐回升状态;宁夏在2011年以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但2016年,其增速只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渐缓。

(二)产业结构

由表0-4可知,2007—2016年,陕西、青海和宁夏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格局,还以工业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陕西和宁夏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2007年到2016年的绝对差值处于递减状态,其第三产业比重呈递增趋势。青海第三产业波动程度较大,2013—2016年,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呈现逐渐提升趋势。2007—2013年,甘肃的产业结构格局为“二三一”,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其格局演变为“三二一”,2016年第三产业已高达51.4%,成为甘肃的主要支柱产业。2015年,新疆的产业结构格局从“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新疆第一产业相对于西北地区其他4个省区,比重最高,不过经济发展还是主要在第二产业上,第一、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差距较小。

表0-4 2007—2016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三)对外贸易

由表0-5和图0-6可以看出,总体而言,西北五省区的进出口额增速波动较大,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整体增速下降,呈负增长态势,对外贸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表0-5 2007—2016年西北地区进出口额和增速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6 2007—2016年西北地区进出口额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说,陕西2009年和2016年的进出口额负增长,2016年,陕西(294.69亿美元)和新疆(249.99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分别位于西北地区第一和第二;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2015年后,新疆进出口额又呈负增长趋势;甘肃2010年进出口额增速迅速上升至64.74%,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9.03亿美元,但在2012—2015年,进出口额逐年递减,直到2016年开始回升;2007—2016年,青海进出口额增速起伏较大,并且每年进出口额均位居西北地区的末位,对外贸易持续走低;2012—2016年,宁夏进出口额增速整体较低,只有在2014年增速迅速上升,高达53.85%。总体来看,西北地区整体对外贸易波动较大且呈下滑态势。

三、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一)西南地区经济水平与居民收入概况

1.人均GDP

由表0-6和图0-7可知,西南地区人均GDP增速呈阶段性变化,2007—2009年,增速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重庆,下降了21.85个百分点,也说明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的影响较为严重;2009—2011年,西南地区人均GDP增速呈增长趋势,2011年后增速持续下滑,直到2015年后开始缓慢回转。

表0-6 2007—2016年西南地区人均GDP与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7 2007—2016年西南地区人均GDP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其中,2014—2016年,重庆人均GDP超过全国水平,2007—2016年的全国人均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 说明重庆地区经济总体在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2007—2016年,广西、四川和云南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27—2016年的全国人均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 西南地区的人均GDP整体处于下滑状态。

2.人均可支配收入

总的来说,2007—2016年,西南地区的居民收入呈阶段性波动态势,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低于全国水平,经济发展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见表0-7)。

表0-7 2007—2016年西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说,2007—2009年,广西和四川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速下滑,分别从2007年的23.61%、20.37%下降至2009年的10.38%、10.77%。2013年,重庆的增速为1.88%,比上年降低了13.82个百分点,增速低于西南其他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568.70元。2015—2016年,西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9%左右,变化趋势平缓,居民收入处于缓冲阶段(见图0-8)。

图0-8 2007—2016年西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二)产业结构

由表0-8可知,2007—2016年,广西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格局,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性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处于递减状态,第三产业在2011—2016年呈现逐渐提升趋势。2007—2013年,重庆和云南的产业结构格局为“二三一”,2014年以后,格局演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比重,成为重庆和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2016年,四川的产业结构格局从“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表0-8 2007—2016年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三)对外贸易

与2007年相比,2016年西南地区的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广西、重庆、四川和云南分别增长至439.05亿美元、518.51亿美元、480.57亿美元和174.14亿美元,重庆居第一位(见表0-9)。

表0-9 2007—2016年西南地区进出口额与增速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说,由图0-9可知,在2009年西南地区进出口额增速普遍下降之后,重庆在2011年的增长势头比较强劲,增速高达106.94%,比上年增长了53.65个百分点,但2015年其进出口额呈负增长趋势,进入低谷状态。四川2015年进出口额增速也为负,但除此之外,四川的进出口额一直呈增长趋势。广西在2009年、2013年和2016年进出口额都比上年有所下降,波动性较大,对外贸易稳定性较低,需进一步改善。云南在2015年后进出口额呈下降趋势,对外贸易整体情况不乐观。

图0-9 2007—2016年西南地区进出口额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一)东北地区经济水平与居民收入概况

1.人均GDP

由表0-10和图0-10可以看出,总的来说,2007—2016年人均GDP增长速度整体变化波动较大,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2009年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11—2015年人均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2015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接近0,2016年吉林和黑龙江增长速度逐渐回升,但增长缓慢。

表0-10 2007—2016年东北地区人均GDP与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10 2007—2016年东北地区人均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具体来说,2007—2015年辽宁人均GDP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和2015年基本持平,人均GDP增量为153元,但2016年出现负增长,人均GDP下降至50 79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 980元)。2013—2015年,吉林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3—2015年的全国人均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 而黑龙江在东北三省中,人均GDP总量偏低,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2.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表0-11和图0-11可知,东北三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下降并起伏较大,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东北地区2009年的经济增速迅速下滑,2010—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处于回升状态,2011年以后,辽宁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吉林和黑龙江增速在2013年出现波动,2014年以后增速也相应下降。

表0-11 2007—2016年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11 2007—2016年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007—2016年,辽宁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水平,2007—2016年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 相应拉升了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吉林和黑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水平。207—2016年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 2013年,吉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至7.85%,比上年降低了6.23个百分点;黑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升至15.12%,比上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

由表0-12可知,2007—2016年,吉林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格局,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2007—2011年,第三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38.3%下降到2011年的34.8%,但2011年以后,服务业在吉林的地位逐渐提升,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42.5%,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15年,辽宁的产业结构格局从“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7—2012年,黑龙江的产业结构格局为“二三一”,2013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其格局演变为“三二一”,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4%,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

表0-12 2007—2016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三)对外贸易

由表0-13和图0-12可以看出,与2007年相比,辽宁和吉林在2016年的进出口额分别增加至961.28亿美元和192.41亿美元,位居前列,黑龙江则降低至139.42亿美元,对外贸易较落后。

表0-13 2007—2016年东北地区进出口额与增速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0-12 2007—2016年东北地区进出口额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007—2016年,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增速呈阶段性波动,分别在2009年和2015年下降至最低,呈现负增长态势。2010年迅速增长,2011—2015年进出口额增速整体上持续下降,由此可见,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