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贸易的主要路径
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角度看,跨境贸易是较大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征可以使得利益互斥各方共同存证、交叉验证贸易过程的数据信息,从而倒逼出贸易各方的“诚信”,形成完整的“链式结构”证据链;非对称加密技术与哈希算法将有效地保证利益互斥各方的商业隐私;点对点传输技术将有效促进贸易、金融、物流、监管各方之间点对点沟通效率的提升;安全、效率、去中心化三者不可兼得而只能取其二,共识机制是对三者的平衡。
以具体业务为例。物流体系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货物在途中所有的状态信息,所以物流体系的数据整合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跨境贸易物流体系中的环节更是繁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厂家、海外运输、海外仓储、理货、海外检验、订仓(舱)、运输(水运、陆运、空运)、港口、理货、国内仓、检验、出仓、国内运输等。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弱信任关系”下的利益互斥。在此种情况下,机构、政府、企业、平台等很难将这些环节整合起来。如果能够在这些环节之间建立起协同合作的“强信任关系”,使货物的信息数据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在协同合作的“强信任关系”环境下产生,并发挥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那么这些数据就会变成生产资料——“可信数据”。有了可信数据,金融机构就能实现货物确权。物联网等技术与区块链介入物流体系,是产生货物实时状态的可信数据的关键路径。
贸易企业在区块链平台上完成贸易全过程。贸易企业与物流、金融、监管各方共同存证贸易企业的贸易行为,构建出从企业“自证”到“他证、多证”的企业信用可信数据。金融机构对贸易企业的授信、监管方对贸易企业的各种认证如果有了“他证、多证”的可信数据依据,就打破了金融和监管传统的授信、认证过程中的寻租空间。因此,在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上,企业靠自身诚信业务积累出了经“他证、多证”形成的真正“企业信用”,区块链促进了企业信用数字资产的形成。区块链企业信用数字资产的形成路径:企业—业务—区块链平台上业务过程数据积累—企业信用数字资产。未来,区块链企业信用数字资产是监管对企业的认证和银行对企业的授信与金融支持的核心依据。
外汇管理是政府对跨境贸易资金流秩序的管理。传统的跨境贸易外汇管理模式是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交各项贸易单证,经商业银行审核后将这些单证提交给外汇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拿到这些单证后,从海关数据中心获取对应的贸易数据进行交叉比对,验证无误后准许结汇,如验证有误则卡汇。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上,贸易、物流、金融监管共同记录了贸易全过程可信数据信息,因此海关不仅能够借助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实现贸易便利化的服务,外汇也能借助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提供结汇便利化的服务。海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各方在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上可以看到贸易、物流、金融过程的数据,由此监管方第一次打破传统监管模式——从“过去完成时”的结果数据监管,走入监管方“参与过程”与“过程监管”,监管视角被扩大到整个贸易过程,使监管广视角、监管无死角,各方共同存证、验证,形成真正的“大监管”。过程数据的可信价值远远大于结果数据的可信价值,根据过程数据的可信特征,监管方可为贸易商提供各项贸易便利化的服务,合规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监管干扰点有望大幅度降低,使未来“无申报”的一站式通关便利化成为可能,精准的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监管政策改革将有望借助区块链实现。
区块链技术重构了跨境贸易的业务全流程,以建立贸易方、物流方、金融方、监管方之间的“互信关系”,从而实现在贸易过程中各方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互信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