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研究乡镇卫生院不同历史时期的属性与功能,分析功能定位与属性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的影响;总结农村地区疾病谱,分析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疾病与农村卫生服务的关系,分析疾病谱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内涵的影响。
(2)实地调查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以及疾病诊疗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手段,总结乡镇卫生院医生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所需要的实用性医学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
(3)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着手,分析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应具备的人才内涵;根据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构建出相应的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指标体系。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1 乡镇卫生院职责与功能的总结分析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乡镇卫生院为农民提供的常见的卫生服务内容,以及功能作用上的差异。分析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角色与职责,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分析总结实用人才概念,探讨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实用性内涵。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宏观层面上的,是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交通运输能力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人口分布不均,民族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各具特色,在实际卫生服务提供中,城市与乡村不可能统一模式,东南部与中西部不可能采取相同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而为研究乡镇卫生院人才的实用性提供依据。
1.3.2.2 乡镇卫生院工作实践中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总结
对样本地区卫生服务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地区卫生服务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与个人访谈提纲,对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当地卫生服务过程中最需要的临床医学知识与基本诊疗操作技能,特别是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好、简便实用的医学理论知识与诊疗技术;总结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在诊疗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以及农村卫生服务中最需要、最实用的综合能力。
1.3.2.3 根据KAQ理论分析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理论,即以“知识”(Knowledge)为基础,以“能力”(Ability)为中心,以“素质”(Quality)为目标的KAQ人才培养理论,结合乡镇卫生院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设计访谈提纲,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专家与教学管理者进行咨询调查,将符合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才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转化为人才结构的基本要求,依据医疗行业标准与要求以及教育理论,分析总结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所要求的人才内涵结构。
1.3.2.4 国内外关于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与标准
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理念不同,服务对象不同,面对的服务要求也存在着多样化,对医学毕业生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医生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那么就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最低的标准或要求。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群的全球性流动越来越普遍,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医生可能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患者,同样,同一患者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找不同的医生治疗相同的疾病,所以地球村的逐步形成,要求卫生服务人员应有共同的、基本的、最低的要求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享受基本的、公正公平的卫生服务,这也是卫生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与基本依据。
1.3.3 研究方法
1.3.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定位、经营管理与服务内容,了解目前有关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状况;了解国外有代表性的医疗卫生体制与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过程等;了解国内医学院校对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部分医学院校对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查阅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人才培养的理论,学习国家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定义,以及该理念对医学高等教育的指导作用;查阅关于人才的内涵,了解单体人才结构与整体人才结构的差异,以及人才结构主要因素——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未来的分类与分工,人才的分类,以及应用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之间的关系;查阅农村地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关系,及其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功能与作用;查阅我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出调查问卷表与专家咨询表等现场调查工具。
1.3.3.2 专家咨询法
根据前期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常用的诊疗技术与手段的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功能职责与服务内容,以及农村地区的疾病谱分析总结,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与标准等,组织专家组进行头脑风暴,广泛收集专家的意见,确定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内涵的指标体系初稿;选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等部门的临床医生,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专家,农村卫生服务管理专家与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专家等组成专家咨询组,采用专家咨询法,获得各领域专家对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1.3.3.3 现场调查法
调查地点与对象:依据乡镇经济状况,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东部、南部、西部与北部各选一个地市,每个地市根据经济水平各选3个县,每个县选取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共计36个样本卫生院。调查对象包括乡镇卫生院院长、行政管理人员、卫生院的临床各科室的医生等。
调查内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社会学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业务职称、学历、专业、行政职务、工作年限以及培训情况等基本情况;医疗机构所需人才的学历、基本知识、主要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职工培训制度及执行情况,对医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及所需要医学专业知识的判断等。
1.3.3.4 个人深入访谈
设计访谈提纲,对乡镇卫生院的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与功能定位之间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是功能定位方向有偏差,还是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发展、健全服务职能;对教育学专家、医学教育资深专家进行访谈,探讨目前卫生人才培养中,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中有哪些重要的弊端,在确定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模型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人才内涵模型确定后,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及与期望目标的一致性等。
1.3.3.5 情景分析法
先确定对未来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再设想出在重要因素发挥作用时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根据构想出的结果,分析探讨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借此防范最坏可能。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乡镇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依据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的状况,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及后续发展。
1.3.3.6 数据统计分析法
收集整理有效的调查问卷,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批进行数据录入,最后整合数据,再用SPSS 15.0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人才培养的评估指标权重。
1.3.3.7 数据信息的质量控制
一是现场调查时的质量控制,考虑参与调查的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背景、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再对选定的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前分成若干调查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再选定一位数据核查员,专门负责每天数据的核对,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上报组长,尽早采取校正措施。
二是数据录入时的质量控制,在调查小组中选择态度端正、责任心强的成员参加数据录入工作,再对数据登记人员进行培训,并采取两组重复交换录入方式,数据输入后立即进行逻辑性、完整性检验,以便及时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