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劳动者收入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国民收入分配与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凯恩斯(1936)、弗里德曼(1956)、莫迪利安尼(1960)和杜生贝利(1967)分别从消费者的当期收入、持久性收入、未来的预期收入(包括财产水平和个人年龄)和相对收入水平视角分析了它们各自对消费需求的重要影响。凯恩斯(1936)通过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分析了居民当前的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他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表明,收入较高阶层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这部分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增加的收入大多转化为投资需求;而收入较低阶层的基本需求还远未实现,这部分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转化为消费需求(3)。杜生贝利(1967)通过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分析了居民之间的相对收入水平对消费所产生的重要影响(4)。莫迪利安尼(1986)则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居民一生的收入水平、财产状况以及年龄等因素对消费需求产生的影响(5)。卡莱茨基(1971)的研究也表明,资本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要远低于工资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utler(1992),John Knight(2005)和Krueger(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与消费不平等存在正相关关系。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国民收入分配、劳动者收入结构与消费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国民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臧旭恒和张继海(2005)、余官胜(2009)、刘东皇和沈坤荣(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姜洋(2008)、高连水(2009)、骆祚炎(2010)、储德银和闫伟(2011)认为,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使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产生过度依赖,从根本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何磊、王宇鹏(2010)通过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国民收入在企业、政府和居民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从向居民倾斜日益演变为向政府倾斜,这是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6)。姜洋(2008)和邓翔(2008)、纪江明(2011)发现,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差距的扩大(7)。陈乐一(2005)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是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想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增加普通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8)。白暴力、傅辉煌(2011)认为,劳动收入偏低、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导致我国总消费需求不足(9)。陈斌开(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收入差距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呈负相关关系(10)。杨天宇(2012)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视角分析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消费需求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11)。刘辉煌、李峰峰(2013)对城乡收入差距、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以及行业收入差距等对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实证研究,最后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视角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12)。方臻旻、徐冰清(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降低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因此,要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13)。徐常建、袁易明(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份额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4)。刘伟(2019)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15)

第二,就城镇劳动者收入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李玲霞(2000)、余立凡(2003)、姚伟纲(2006)、董长瑞(2006)、秦传熙(2009)、艾春荣(2010)、韩海燕(2010)、张邦科(2011)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持久收入是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韩海燕、何炼成(2010)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分解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两种类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稳定性收入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16)。巩师恩、范从来(2012)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城镇居民分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发现工资性收入对消费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7)

第三,就农村劳动者收入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巩师恩(2014)从收入波动的视角分析了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波动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并且具有稳定性特征的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波动对食品消费需求的影响超过了对非食品消费的需求(18)。王小华等(2016)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习惯、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对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小(19)。苏永伟(2016)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20)。陈晓飞和赵昊东(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消费需求的水平以及消费需求的结构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1)。冷晨昕、刘灵芝和祝仲坤(2016)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收入来源结构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重要影响(22)。高艳和聂荣(2015)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收入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发现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也表现出地域性差异(23)。陈晓飞和赵昊东(2016)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发现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村居民四种收入来源对食品消费与非食品消费都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4)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侧重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某一方面的分析,对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及劳动者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与劳动者收入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自身收入结构的研究较少。并且学者大多通过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这方面的实证分析较为缺乏,数据年代也过于久远,不能全面剖析国民收入分配、劳动者收入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与作用机理。因此,本书希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所引起的劳动者收入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以及再分配对劳动者收入结构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通过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从国民收入分配和劳动者收入结构视角提出新时期优化劳动者收入结构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