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价值解读及活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承载了灿烂的历史和文明积淀,是其所在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人类社会思想的结晶、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我国的文化遗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价值等级较高,特别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好、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与智慧,是我国文化资源的精髓,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保护与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是传承文化基因、维系民族情感、实现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根基。

但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和经济的剧烈冲击,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更是引发了关于文化遗产活化的广泛研究和深刻反思。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两大政策文件,将文化遗产事业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的多领域、全方位改革。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中也指出“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并重转变”。随着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旅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并得以不断深化推进,尤其是在承载民族精神与文明内核的文化遗产领域。文化遗产合理的旅游化利用发挥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方优势,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建设文化强国、有力弘扬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事关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软实力建设大局。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中明确提出“真实性”与“完整性”两项遗产保护原则后,全球范围内便树立起了一系列的遗产保护标准。尽管人们在遗产保护中尽力遵循二元原则,但关于这两项原则的理解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分歧,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甚明晰,而这种对于二元原则关系的模糊认识又恰恰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清晰地界定,很可能导致在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中存在不当行为和错误举动。如若忽视文化遗产同遗产地文脉、地脉及所依托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导致极为负面的影响和不良结果。

鉴于此,本书提出在文旅深度融合大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应如何实现遗产价值活化与特色文脉永续传承的问题,并展开深入研究。将群体体验的主观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旨在构建一个将二元原则充分整合的理论模型,一套以深化遗产旅游体验、全面展现遗产文脉为核心宗旨的价值体系。该价值体系既涵盖了文化遗产主客观世界中物、场、人三方面要素,也包含了遗产地复杂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而深入地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文化脉络,在更全面范围和更深刻层次上实现我国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与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