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2016年,丁志伟副教授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欠发达地区淘宝村网商集聚的过程、机理及区域效应——以河南省为例”(41701130)。这距他拿到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仅两年多时间;到2020年底,该课题结项。在执行、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三四年时间里,志伟有了长足进步。他现在是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区域与城市科学系”的系主任,是河南大学“城市—区域综合发展”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是学术网络平台“中原城市—区域研究”的副主编与执行主编,还取得了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这一年,他37岁。我37岁那年是1984年,作为1977年才有机会考大学的“高中老三届”,当时大学毕业刚两年多,还是个很稚嫩的小讲师。
所以我有理由为这个“大器有成”的弟子,河南大学的一名青年才俊,由衷地感到高兴与自豪!
丁志伟,沉稳、细致、内敛而又有很大潜能。这几年,他立足于本课题,对大数据与电商经济进行不懈的学术探索,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中国中部C2C店铺服务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淘宝网五类店铺为例》(《地理研究》)、《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地理》)等五篇高质量论文;获批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河南省第四次经济普查项目“多尺度视角下河南省电子商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提升路径研究”等省级课题;出版了《城市—区域综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等著作。2020年11月,在上述成果的支撑下,他入列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这些成果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农村电商经济与农区乡村振兴,摆在我案头的这本《农村电商发展与淘宝村网商集聚研究》书稿就是他四年心血的结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仔细剖析这本书的学术脉络,我发现了如下的逻辑轨迹。
技术融合支撑数字经济。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逐渐渗透到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产业组织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与信息技术、产业链延伸、生产经营模式的融合,实现了资源的快速配置与重新组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使农村电商崛起。在数字经济的应用层面,零售电商作为迅速崛起的力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服务环节,使经营者直面消费的各种需求,促进产品的迭代升级。网购已成为城乡居民的常态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到传统商业中心、实体店铺购物的消费行为,人们的生活状态也逐步向个性化、高品质转变。农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对促进乡村地域系统的产业兴旺及各方面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电商推进县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农村电商的兴起和集聚,改变了传统的耕作、种植、销售等农业模式,促进了“三产”融合且使产品直面消费者,加速了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步伐,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理论是研究、推行农村电商的学术基础。从产业兴起和集聚的角度看,这个学术基础既包含传统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专业村形成理论,又涉及创新集聚、电商经济、信息化等现代产业理论。因此探索农村电商的集聚过程、机理,有助于完善乡村地域系统理论,探索微观尺度下新业态形成的深层次规律。从产业的空间关系看,农村电商集聚既涉及依托地理邻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地理实体集聚,又涉及基于数字空间、电商平台、云端销售的虚拟地理集聚。因此基于线性实体空间和线上云端空间及两者的融合、互促模式,会成为乡村地理学探究的新课题。
河南省农区是研究、推行农村电商的典型平台。河南省作为传统农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典型,提升农村电商发展质量,推进农村、农业、农民与新时代新型业态的融合,对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淘宝村是农村电商集聚的代表,河南省是中西部农村电商异军突起的典型区域。因此以河南省淘宝村为案例,通过调研访谈和问卷分析,探索欠发达地区的淘宝村集聚机理、模式及区域效应,对分析新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综观本书的内容,作者对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深入分析了典型农区淘宝村网商集聚的模式、机理及区域效应,对国家交付给年轻学者的科研任务有了交代。同时也对中国、河南农村电商的时空发育过程、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育状态和现状特征,对河南省农村电商的经济规律有了深刻剖析。本书可大致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篇,包括前三章内容,分别阐释了研究的立论支撑、前沿动态和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是电商经济篇,从中国、河南省两个视角分析了电商经济的时空特征、空间差异,为后续淘宝村网商集聚分析打下了基础。第三部分是淘宝村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核心内容,剖析了淘宝村网商集聚的过程、模式、机理及区域效应。总体看来,基础篇紧扣时代背景、国家战略,电商经济篇解析时空特征和动态趋势,淘宝村篇深挖集聚机理与模式——这与我们“城市—区域综合发展”研究团队“理论上站得住脚,实践上服务社会”的学术理念完全契合。
当前关于淘宝村的研究,主要从宏观与中观尺度分析中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以及淘宝村的集聚机理,且多集中于分析淘宝村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模式,而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且以微观尺度分析淘宝村网商发展过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书的学术创新价值突出,必然有不同以往的“特色”,没有创新与特色,这本书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依我看来,首先,作者基于多尺度视角分析了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这对尺度细化后的中微观空间差异具有积极意义。其次,以河南省13个淘宝村作为案例,分析淘宝村网商集聚过程与集聚机理,能够进一步剖析虚拟网商集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欠发达地区淘宝村的发展提供参考。再次,考虑到以往研究多从定性角度分析淘宝村网商集聚机理,结合淘宝村网商集聚的核心影响因子,根据实地调研问卷,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社会网络、产业基础、互联网环境、政府行为等方面剖析了河南省淘宝村网商集聚机理。最后,根据淘宝村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结合淘宝村形成前后的各种变化,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进行总结,为信息化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年轻学者面前总得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才能保持不断进步的“可持续性”。我让志伟自己动脑动手解剖自己,他得出了如下结论:由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研究单元中存在无数据区,因此县域尺度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仍然缺乏中微观程度的深层次对比,这是今后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问卷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受网商经营者主观感受的影响,问卷的结果可能会有些偏差;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时,选取的指标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淘宝村网商集聚机理,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基本上认可。
志伟在本书的前言里称自己是一个“念旧的人、好新的人、较真的人、自知的人和感恩的人”。这让我回忆起他跟我念书时的种种。这种时刻反思自己为人、为学的精神与气质,是他清醒做人、聪明做学问的动力;这种敢于直面自己不足、敢拿刀子解剖自己的勇敢与睿智,是他不断成长、成熟的保证;这种充分自信、当仁不让的气概与格局,是他永远在路上的底蕴……
电商经济与虚拟地理空间集聚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线下”集群与“线上”集聚的融合等多方面、多维度,其内在的复杂性、交织性仍需进一步深挖。基于此,希望有“青春劲儿”而且钟情“新玩意儿”的中原学者丁志伟副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砥砺前行,持续为农区电商集聚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期望这些成果能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值此《农村电商发展与淘宝村网商集聚研究》付梓,特为之序。
王发曾
2021年5月于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