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9):跨越的7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经济发展:成就与动力

4.3.1 贵州经济发展成就

4.3.1.1 经济增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经济成果显著。从经济规模看,1949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为6.23亿元;截至2017年底,地区生产总值为13540.83亿元,规模扩大了2172.49倍,年均增长率为12.53%。1984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大关,达到108.27亿元;201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1亿元(见图4-1)。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1949年贵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元;199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元,2009年超过万元,达到10971元;截至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956元,规模扩大了861.64倍,年均增长率为11.04%(见表4-1)。

图4-1 1949—2017年贵州经济增长及增长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1949—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贵州统计年鉴2018》。

表4-1 1949—2017年贵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1949—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贵州统计年鉴2018》。

4.3.1.2 经济结构优化

(1)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贵州的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转换为“二一三”,最后优化为“三二一”。1949—1991年,产业结构模式为“一二三”;1992—2008年,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模式转变为“二一三”;2009—2017年,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模式变为“三二一”(见图4-2)。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1949年的82.99%下降到2017年的15.01%,年均下降率为2.05%;第二产业的占比由1949年的12.52%增长到2017年的40.09%,年均增长率为2.72%;第三产业的占比由1949年的4.49%上升到2017年的44.90%,年均增长率为4.33%。1949—2017年贵州三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的变化情况如表4-2所示。

图4-2 1949—2017年贵州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贵州统计年鉴2018》中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表4-2 1950—2017年贵州三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的变化情况 (%)

续表

资料来源:首先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贵州统计年鉴2018》计算出1949—2017年的三产占比,再由三产的占比计算出三者的变化情况。

(2)进出口结构。

进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整体上看,1956年贵州的进出口总额为58万美元,1987年贵州的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大关,达到1.2488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贵州进出口呈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底,贵州的进出口总额为816231万美元,进出口规模扩大了14071.9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7.98%(见图4-3)。1984年,贵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61万美元;1996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大关;截至2017年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3.0032亿美元,规模扩大了7048.70倍,年均增长率为50.43%。

图4-3 1956—2017年贵州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贵州统计年鉴2018》。

从进出口结构看,贵州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出口贸易,1956年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为91.38%;截至2017年,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为70.98%。贵州对外开放程度逐年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可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来衡量,贵州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0.59%上升到2017年的4.07%,外资依存度由1984年的0.01%上升到2017年的2.14%(见图4-4)。

图4-4 1978—2017年贵州对外开放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贵州统计年鉴201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3)就业结构。

从总体上看,1949年贵州有600.9万就业人口;1972年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截至2017年底,就业人口达到2023.2万人,就业人口增加了1422.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87%。按城乡划分,就业人口分为城镇就业人口和乡村就业人口,1949年城镇就业人口为43.2万人,乡村就业人口为557.7万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2%和92.8%;2017年城镇就业人口为854.2万人,乡村就业人口为1169.0万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2.2%和57.8%。城镇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7.2%增加到2017年的42.2%,年均增长率为5.33%;农村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92.8%下降到2017年的57.8%,年均下降1.23%。贵州的乡村就业人口多于城镇就业人口,但是城镇就业人口的增长率高于乡村就业人口的增长率(见表4-3)。

表4-3 1949—2017年按城乡划分的贵州就业人口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1949—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2013年、2018年《贵州统计年鉴》。

按三次产业划分就业人数,探讨1949—2017年的就业情况:1949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为545.4万人,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为22.7万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为32.8万人,三产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0.77%、3.78%、5.46%。2017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为1123.83万人,增加了578.4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32%;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为365.29万人,增加了342.5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45%;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为533.38万人,增加了500.5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74%,三产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变为55.55%、18.09%、26.26%。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呈线性递增的趋势(见图4-5)。

图4-5 1949—2017年按三产划分的贵州就业情况

资料来源:1949—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2013年、2018年《贵州统计年鉴》。

(4)消费结构。

1949年,贵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亿元,到201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54亿元,扩大了2306.78倍,年均增长率为12.41%。按城乡划分,197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4.83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6.40亿元,占贵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9.85%和30.15%;2017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388.54亿元,扩大了227.49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5.46亿元,扩大了118.60倍,所占比重分别为81.57%和18.43%(见表4-4)。

表4-4 1978—2017年按地域划分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资料来源:1978—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贵州统计年鉴2018》。

按行业划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为批发和零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住宿和餐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0年,贵州批发和零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22.7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23亿元,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3.02%和6.98%;截至2017年底,批发和零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84.41亿元,扩大了10.73倍,年均增长率为15.73%;住宿和餐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69.58亿元,扩大了14.25倍,年均增长率为18.12%。批发和零售业的消费品所占的比重呈倒“N”形的变化趋势,住宿和餐饮业的消费品所占的比重呈“N”形的变化趋势(见图4-6)。

图4-6 2000—2017年按行业划分的贵州全社会消费品情况

资料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8》。

4.3.2 金融稳定发展

截至2017年,贵州有1226家保险机构和5336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分为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银行类金融机构5329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7家。银行类包含商业银行3063家,外资银行1家,非银行类包含5家财务公司和1家信托公司。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为经济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蓄水池和供给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发展主要包含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等方面。金融规模的大小决定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少金融资源,金融规模的扩大能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多的资金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金融发展的效率是指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提供的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产业间资金配置效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之比这一指标来衡量金融系统配置资本的效率。

从整体上看,1950年,贵州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64万元;到2017年,各项存款余额达26088.8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3.57%,各项贷款余额达20860.34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41.35%。根据从金融发展规模上看,贵州的金融规模在1950—2017年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1950年的金融发展规模为0.001,2017年的金融规模为1.54(见图4-7)。金融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提高实体经济的收益率,推进实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图4-7 1950—2017年贵州金融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1950—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贵州统计年鉴2018》。

注:金融规模=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GDP,金融效率=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根据图4-7,从金融效率的角度看,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贵州的金融效率在1950—1962年波动幅度较大,呈倒“W”形的变化趋势,1956年金融效率最大,为4.08;1963—2017年,贵州的金融效率呈波动下降的态势,金融效率始终在0.75以上。

4.3.3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4.3.3.1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升

2017年,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9.8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是1978年的111.31倍,1978—2017年年均增长率为13.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69.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6%,是1978年的81.14倍,年均增长率为12.25%。2017年,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为20210.74元,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城乡收入比)为3.28,城乡收入比呈倒“W”形的变化趋势,但是2017年的城乡收入比仍然高于1978年(见表4-5)。

表4-5 1978—2017年贵州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8》。

贵州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20348元,是1978年的82.54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299元,是1978年的79.40倍。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4%和38.00%,比1978年分别下降了27.87个和31.08个百分点。人们的居住条件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54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4.97辆,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用摩托车54.20辆。

根据图4-8,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居民,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均最大,分别为33.04%和38.00%;其次是居住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7.50%和20.30%;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农村居民高3.8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支出比城镇居民高1.48个百分点。

图4-8 2017年贵州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

4.3.3.2 贫困人口不断减少

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贵州减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由2012年的26.80%下降到2018年的4.29%,年均下降率为3.22%。2017年,贵州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280.32万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3.6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75%,比上年末下降2.69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底,贵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55.12万人,全年减贫148.1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29%(见表4-6)。2017年,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组组通”公路2.5万千米,易地扶贫搬迁76.3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257.45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3.25万人(6)。2018年,建成易地扶贫安置房18.22万套,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1.13万户,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6.51万人。(7)

表4-6 2012—2018年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

资料来源:2017年和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贵州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77元,较上年增长9.9%(见表4-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69元,增长9.6%。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贵州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1元,财产性收入呈井喷式增长,同比增长55.5%,工资和经营性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表4-7 2017年贵州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