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广西经济演进机制
3.3.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执行国家决策部署
广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决策部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个年头。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部署,如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土地改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实行改革开放,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精准扶贫,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广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较落后的经济边缘区逐渐成为经济开放发展的前沿。与此同时,广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充分利用毗邻东盟国家的优势,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为广西经济发展增添了特色,提升了经济活力。另外,国家政策的倾斜也是广西经济演进的重要动力,广西是西南省区,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近几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广西与越南接壤,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的批准建设,也是国家政策倾斜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之后广西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3.3.2 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经济的总量和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仅2017年,广西的GDP已达到20396.25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7.3%;按常住人口计算,广西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955元。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06.8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297.8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8191.54亿元,增长9.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2%、45.6%和4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41.9%和49.8%。(14)三次产业结构由1950年的72.3︰16.5︰11.2调整为2017年的14.2︰45.6︰40.2,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1950年经济增长以第一产业为主导,2017年经济增长转变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目前来看,广西第一产业的比重依然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仍有待提高。
3.3.3 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革开放后至1994年,广西GDP高速增长,1994年后增长率逐渐放缓,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年份增长率出现骤降的情况,但1994年至今,广西经济依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无疑是广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都为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遇。自1978年以来,广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2017年,广西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866.34亿元,比2016年增长22.6%。其中,出口1855.20亿元,增长22.3%;进口2011.14亿元,增长22.9%。贸易逆差(出口小于进口)155.94亿元,比2016年增加36.19亿元。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1893.85亿元,比2016年增长3.7%。其中,出口1062.46亿元,增长6.7%;进口831.39亿元,与2016年基本持平。(15)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应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合作。
3.3.4 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现代基础设施存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广西经济的发展。70年来,广西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仅为573千米、3622千米(16);到1978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为1710千米、30692千米,内河航道4519千米;2017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增加至5140千米、123259千米(17),铁路营业里程中有高铁1751千米、复线里程2644千米、电气化里程2274千米,公路里程中有高速公路里程5259千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成绩。也正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广西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客运、货运周转量不断增多,经济要素流动更加方便快捷,得益于此,广西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广西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是未来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3.3.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的在校生也较少,1950年广西每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数仅为0.5人。落后的教育事业、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70年来,广西尤其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完善教学设施、扩充教学场所、培育专业教师。2017年,广西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86.6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43246人,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7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68.68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20942人,拥有技工学校44所、技工学校在校生12.15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4537人,拥有普通中学2217所、普通中学在校生300.94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5744人,拥有普通小学8454所、普通小学在校生463.75万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237848人。(1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5%。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广西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经济发展,为广西未来经济的发展储备了力量。
3.3.6 加强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城镇化率还较低,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第一产业的推动,直至改革开放前,广西城镇人口数量较少,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1950年,广西总人口为1875万人,城镇人口为158万人,农村人口为1717万人,城镇化率为8.4%;1978年,广西总人口为3402万人,城镇人口为361万人,城镇化率为10.6%,(19)可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广西城镇化率提升不大。改革开放之后,1978—1990年,广西城镇人口呈稳步增加的态势,城镇化率稳步提高,1991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率也迅速提高。2017年末,广西常住人口48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增长0.97%,其中城镇人口24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1%。(20)而广西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广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使更多的农村居民通过就业成为城镇居民,从而获得更好的城镇公共服务;城镇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城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投资将会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强劲动力。(21)虽然广西城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广西的城镇化率依然较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2017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广西高出9.31个百分点。因此,广西城镇化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广西的经济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3.3.7 投资驱动经济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物质和资金缺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少。1950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12亿元,且全部用于投资国有经济。改革开放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增加,不仅用于投资国有经济,还用于投资集体经济。1978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9.71亿元,其中9.61亿元用于国有经济,0.10亿元用于集体经济。1992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达到141.04亿元,2004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263.65亿元。2017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499.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908.27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202.2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004.2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1701.7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33.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797.47亿元,增长8.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9.3%。高技术产业投资981.70亿元,增长17.6%,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9%。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2291.10亿元,增长10.8%,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1.5%。(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