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创业失败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及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导致创业失败的内外部原因以及失败对创业者的消极影响,回答了“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的影响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的内容和层次都显得比较单一。近年来,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有所拓展和深化。沿着这一学术发展脉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创业失败者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和情绪应对方式两条路径出发,探索创业失败后再创业意向的发生机制。一方面,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分析不同目标导向的创业者经历失败后如何通过社会比较寻求失败的原因,确立学习标杆,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再创业意向;另一方面,依据情绪调节理论,分析创业者在经历创业失败后如何应对消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对于创业失败学习的干预,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增强再创业的意向。两条主线的融合勾勒出完整的创业失败和再创业意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凸显出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与以往的创业失败研究相比,该研究视角新颖,且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分析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科学的干预研究的具体设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如下:

第一,本项目的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政府的持续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创业率显著提高,但较高失败率更加引人注目,如果不能解决好失败后再创业的问题,我国的创业将变成“昙花一现”的景象。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求从创业失败到再创业意向的积极路径,倡导一种创业路上愈挫愈勇的态势。这一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我国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本项目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西方个体文化相比,在中国集体文化背景下,人们有更高的社会比较倾向。可以推测,创业失败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者的社会比较倾向将更严重,而且社会比较的类型也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色,例如,习惯于寻求上行比较的目标。如果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易于使个体看到与榜样的差异,激发观察学习的动力,探索其再创业意向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怜悯中的正念成分源于东方佛教的慈悲观,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更易于接受,通过提高创业失败者的自我怜悯水平,可以助其走出情绪困境,激发其掌握性目标动机,推动其在失败中学习,从而增强其再创业的意向。本项目为解决创业者在失败之后的再创业意向问题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方案体系。

第三,本项目视角新颖,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以往研究创业成功的多,研究创业失败的少,有限的创业失败研究又多集中在对于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方面,鲜有关注创业失败之后再创业的问题的。本项目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创业失败学习理论以及源于东方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怜悯理论,分析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这是一种开拓性研究,具有理论创新的价值。

第四,本项目灵活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多角度揭示创业失败与再创业意向之间的复杂机制。本书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将问卷调查与情境模拟实验研究结果相对照,同时又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研究相互印证,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