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加速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时间跨度为30年;第二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涵盖“六五”计划、“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三个时期,时间跨度为15年;第三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即“九五”时期,时间跨度为5年;第四阶段(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从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四个时期。

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落后状态跃升为经济总量规模大、增速较快、增长效益较高的重要区域经济实体。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公共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西部民族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研发水平实现重大飞跃,社会管理和治理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地区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区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地区一体化趋势明显,对国民经济和全域社会综合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进一步提升,新出现的一些重点经济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新内核,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加速腾飞。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由数量型增长逐步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要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配合,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外开放,与外商深入合作的同时,实现西部地区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转型。

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下,在国家经济振兴大发展战略和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双重激励机制作用下,作为三大经济地带之一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速度比率、质量效益、结构比重、行业调整、发展差距等方面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