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篇 项目租赁
第三章 项目租赁概述
第一节 项目租赁的源起
项目融资租赁(以下简称项目租赁)是在传统融资租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模式。它的本质是为满足社会项目融资的需求及资产管理的需要,融资租赁从以单项设备为标的物发展到以设备组合及相关资产构成的项目为标的物的创新模式。项目融资租赁最早产生于建设工程项目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因此它具有项目融资的某些特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因融资租赁本身的独特属性不断外延创新、完善其内涵,成为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成熟模式。
项目租赁是在过去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环境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和融资租赁业态的发展,而且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租赁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和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外延扩张还是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新上项目都是其重要的实现载体。项目的建设需要各种资源,其中资金是最基本的资源,只有筹集到所需的资金,项目才可以开工建设并顺利完工。筹集项目资金指针对具体项目的一切融资活动,即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项目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其中利用项目本身的未来收益来筹集该项目所需资金的方式称为项目融资。项目融资在我国真正得到广泛运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项目融资模式出现,如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收益债券和票据、项目资产证券化、基金融资等,融资租赁也是其中一种。
项目融资的融资主体是项目公司(主办人为了项目专门设立的公司),资金提供者能否如期投入资金,完全取决于项目的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本身。融资主体不同,意味着项目融资模式下,出资方可在项目早期介入,对标的掌控更为全面。项目融资主要是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投资人或项目主办人的资信而安排的融资,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融资,因而具有如下特征:①融资用途的限定性。融资的用途严格地限于该项目,一般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进行严格控制。②融资安排的计划性。在时间上,根据项目进展投入资金,如果项目进展滞后,资金投放也相应地延迟;在数量上,根据项目预算筹备资金,由于项目预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一般都备有备用资金(如备用股本资金、备用债务资金);由于还款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因而建设期的利息被资本化,即融资本息延迟到项目开始商业运行以后才开始偿还。③还款资源的限定性。由于还款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一般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对项目的收入进行严格控制。④融资时间的长期性。建设期一般较长,投入运营后收入也是分散在整个运营期内,因而要求较长的融资期限,一般为10~15年,甚至更长。⑤融资清算的局限性。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除了有限追索条件外,不涉及项目资产以外的资产。
在项目融资中,银行或其他资金提供者能否给予项目融资主要依据项目的经济强度,考虑项目在融资期内能产生多少现金流量用于还款,融资的数量、利率和融资结构的安排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这种以项目收益为融资基础的模式非常契合融资租赁的本质特征,是项目融资租赁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融合创新的基础。
2015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融资租赁公司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做大做强,积极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城乡公用事业、污水垃圾处理、环境治理、广播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大力发展跨境租赁;鼓励工程机械铁路、电力民用飞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他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租赁;支持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设备,扩大高端设备进口,提升国内技术装备水平;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加强与海外施工企业合作,开展施工设备的海外租赁业务,积极参与重大跨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表明,融资租赁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重视,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许多融资租赁公司大胆创新,通过项目融资租赁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项目融资租赁模式吸收了项目融资的部分特征,以项目收益为融资基础,以项目为融资主体,同时抓住融物本质,以项目资产组合作为租赁物。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客观上要求融资租赁继续发挥融资、融物的功能优势,同时也为项目租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融资租赁业态更新的需要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近四十年来,经过了曲折快速发展的过程,吸收了国际先进的融资租赁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摸索,实现了在商业形态、业务模式方面的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数量庞大的企业主体和体量巨大的租赁资产。融资租赁以其与实体经济天然相融的优势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在货币传导机制和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金融行业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还很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18.6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90万亿元,银行信贷在金融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非银金融业态还比较脆弱,产品及服务也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尤其是融资租赁这种与实体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的金融业态依然很弱。对于融资租赁等业态来说,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培育特色优势,才能适应金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
此前融资租赁更多地用承租人或其股东的信用作背书,以担保物的价值为业务基础,用于补充传统信贷业务,对租赁物、项目自身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的价值考量较少。随着融资租赁与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以信贷方式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商业模式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
基于此,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项目融资租赁迎来了发展良机。出租人基于对项目和项目资产的价值和收益的判断、评估进而选择对标的进行投资。以设备和相关资产的组合为融资租赁标的物能够提升出租人的租赁资产价值能力,实施专业化经营,在提供融资和融物服务的同时延伸增值服务,且租赁资产的整体性、独立性和专业化及风险隔离的条件,更易于资产方进行金融市场运作,从而实现资本节约,破解流动性瓶颈,走轻资产发展之路。同时,基于对整个项目的风险掌控要求,也促使出租人开发应用金融科技手段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督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项目租赁这种新的业态一方面可以为大型项目建设提供基于核心资产的全周期的匹配项目现金流的灵活融资方案,另一方面可以为难以取得信用融资的资信背景不够的中小企业提供基于设备及资产组合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项目融资的全周期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产融深度融合。
3.租赁物扩容的需要
融资租赁标的物是融资租赁交易的中心,其范围是融资租赁创新活动的基础。长期以来,租赁物基本界定为单体形式的固定资产。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这种界定已经滞后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伴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产生和新的租赁标的物出现,在科技不断进步和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对租赁融资的需求,推动着租赁标的物的范围不断扩大。为更适应特定领域金融活动的特征和需要,国内融资租赁行业一直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创新,不断在标的物的形态上拓展和突破。租赁物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首架飞机拓展到目前的飞机、船舶、汽车、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通用及专用设备资产,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铁路干(支)线、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设施类资产,以及处于试点范围的牦牛、奶牛等生物资产及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承租对象已覆盖企业及个人,标的物形式从单体设备发展到整体项目。
在国内融资租赁业转型升级的时期,租赁物仅为单体固定资产的界定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融资租赁产品的创新。单体租赁的模式下,从出租人的角度看,一些流动性较差的专用设备,因其残值难以处置,如果要达成交易往往需要承租人提供额外的信用保证,因而适用对象受限。而在项目租赁模式中,出租人将各种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构成的项目资产组合作为租赁物,既是对租赁标的物的扩容,又可使项目资产组合产生独立的收益,且便于控制和处置。同时从还款来源的保障性看,项目本身具备产生收益的能力,而单体设备往往不能单独产生效用。因而这种以项目为标的物的融资方案广泛适用于各种项目融资。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特色优势,明确提到“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拓展租赁物的广度和深度,优化金融租赁服务”。这表明金融租赁公司的特色优势的培育是通过标的物的拓展来实现的,既是对租赁资产价值管理功能的强调,也是对融资租赁业态的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4.防控风险的需要
当前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形势比较复杂,行业正处在风险高发、多发阶段,风险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出租人来说,因为同时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在实际业务中会面对信用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等。其中最大的风险是承租人的还租能力,它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和生存。
在信用体系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租赁公司对承租人和租赁项目的选择,往往是参照银行的项目评估标准来进行风险控制。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以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往业绩为基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轴心,租赁物权仅仅是作为物权保障。这种典型的公司融资运作方式给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
随着融资租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出租人专业化运营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防范风险的手段也需随之升级。基于此,项目融资租赁方式凭借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项目租赁的标的物一般为构成项目的设备、设施及其附属物形成的资产集合,项目公司的形式决定了其资产权属独立,在租赁期内,标的物能独立发挥效益,在财务上能够独立核算,并可以整体的、独立的估值计价。在以租赁物权为保障的前提下,出租人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控制转变为以整个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以收益与风险对称与否为轴心,以项目股权为附属担保。出租人不仅关注租赁债权的安全性,更关心租赁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对租赁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和余值处置的便利性。这种模式下,租赁物对债权的担保能力会更强,对租赁物的专业管理能力也会持续提升,进一步提高租赁从业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同时,根据项目融资需求,出租人可灵活安排介入项目的时间,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此提高出租人对项目的控制能力,对项目的经营活动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控。加上项目主办人为项目公司提供租赁协议履约担保,也会进一步增强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