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发展基础
2.1 发展现状
2.1.1 统计内容及指标体系
(1)铁路统计内容及指标体系
铁路统计工作主要依托经国家统计局审批的《铁路旅客运输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货物运输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行李包裹运输统计报表制度》、《铁路机车统计报表制度》、《铁路客车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货车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运输设备统计报表制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铁路物资统计报表制度》、《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运输企业环境保护统计报表制度》、《铁路运输企业能源消耗与节约统计报表制度》12套统计报表制度开展,统计内容主要分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统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铁路旅客运输统计、铁路货物运输统计、铁路运输质量统计、铁路物资统计、铁路劳动统计、铁路行李包裹运输统计、铁路运输企业环境保护统计、铁路运输企业能源消费与节约统计、铁路多种经营统计。
表1 铁路交通统计指标体系

续表

(2)公路水路交通统计内容及指标体系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目前主要依托《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等经国家统计局审批和备案的31套统计报表制度开展,按统计内容主要分为13大类,分别为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设施数量统计、装备数量统计、装备运用情况统计、生产统计、运输质量统计、运输能源消耗统计、运输安全统计、运输法人企业财务统计、环境统计、科技统计、劳资统计、教育培训统计。统计调查对象包括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交通运输企业及所属运输车辆和船舶等。统计频度主要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表2 公路水路交通现行统计报表制度一览表

续表

表3 公路水路交通统计指标体系

续表

(3)民航统计内容及指标体系
民航统计工作主要依托《民航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开展,由国家民航局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对象包括民航运输企业、通航企业、机场、空管局,按统计内容主要分为14大类,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航空基础设施、航空装备、装备运用情况、航空运输生产、服务质量、航空安全、通用航空、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信息、航空器信息、空管信息、能源消耗与排放。统计报表频度有月报、年报,月度主要统计航空运输相关业务量、能耗等数据,年度统计侧重财务状况与服务情况。
表4 民航统计指标体系

(4)邮政统计内容及指标体系
邮政行业的统计工作主要依托《邮政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开展,由国家邮政局组织实施,主要统计内容包括邮政和快递物流两大方面,分为9大类:固定资产投资、邮政服务基础设施、邮政机要网点与设备、邮政业务与业绩、邮政局所及邮路、邮政服务能力与水平、邮政服务质量、财务状况、邮政机构及从业人员。统计报表频度有月报、半年报、年报,月度主要统计业务量及业绩统计,年度统计侧重普遍服务情况。
邮政行业的统计调查对象包括两大类:邮政企业和速递物流企业。具体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邮政管理部门注册取得相应资质的快递企业。邮政行业的所有统计指标数据来源于各邮政企业和速递物流企业,全国范围内法人企业和分支机构约2.5万家。
表5 邮政统计指标体系

2.1.2 统计调查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统计方法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经历了“以全面调查为主体”到“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发展历程。
与国家统计方法体系发展历程相比,铁路系统和民航系统由于自成体系,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统计数据大部分可从业务系统生成,其统计调查基本属于全面调查。邮政行业的统计调查目前采用的是逐级上报、逐级汇总的方式进行。
下面重点介绍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目前,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统计主要采取的统计方法包括周期性普查、定期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在线监测等。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如公路线路、港口码头泊位、航道及构筑物)数量统计采用周期性普查,业户、车辆船舶、从业人员等数量统计多采用全面调查,企业统计及动态监测多采用重点调查的方式开展,运输生产统计由于市场庞杂多采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表6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按制度分)

续表

表7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按内容分)

2.1.3 统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化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统计现代化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1)铁路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我国铁路系统实行垂直管理,管理体制本身不同于公路水路交通。铁路现有基础信息资源主要分为两类:①体现铁路物资要素空间分布的信息,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系统内的组织部门、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等的空间分布及相互联系的信息;②运输、机务、工务、电务、车辆、财务等主要业务围绕铁路生产形成的信息,通过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铁道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办公信息系统等进行生产和管理。借助垂直管理的各类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铁路统计信息系统通过与之对接实现绝大部分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例如铁路精报数据由票务系统生成获取,少部分数据为基层手工录入。高度的信息化使铁路运输可以做到按日统计。
(2)公路、水路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统计监测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开展了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一期)建设。以统计信息化重大工程带动,实现了统计、投资、规划信息化全面普及,部、省、市、县交通运输统计、投资、规划日常业务管理信息化覆盖率100%,统计、规划、计划日常工作模式从利用单机版软件或EXCEL离线数据采集、报送、处理、汇总向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日常业务工作转变。全国历年交通统计数据、历年投资计划安排、五年规划项目等信息都能做到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有效交换与共享,可对规划项目执行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交通行业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实现“规划、计划、统计”三位一体业务协同联动。同时打通了统计系统与部分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省级联网售票系统间的数据采集渠道,初步实现了调查方式由事后统计向事后统计与即时统计相结合的转变。此外,搭建了部级统计信息共享框架,横向实现了部内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和上下游产业数据的信息共享,纵向实现了部省之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交互,有效促进了信息资源由部门分散管理向综合协同管理的转变。
(3)民航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民航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不仅地面机场有各类生产系统,而且空管方面也有信息化系统支撑,能够记录每架飞机、每个旅客出行的详细信息。民航统计注重与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从各个机场就按照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由统计部门获得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审核,逐级上报,形成全国的民航统计数据。为进一步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民航局目前正在开发新的统计信息系统,更注重各类统计指标的自由组合的自动化运算和数据挖掘分析,并开发与其他运输方式共享数据的模块。
(4)邮政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邮政统计与公路水路统计类似,实行逐级统计管理。针对2.5万家统计对象,国家邮政局开发了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实现了邮政企业直接向国家邮政局报送统计数据。该系统包括填报上报导入、催报审核、数据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模块。在统计分析模块里,除常规的统计报表分析外,又包括分析预测、数据挖掘和地图展示等功能。其中在统计数据填报方面,系统引入了短信发布平台,对于未上报数据的单位,用户能够批量发布信息进行催报;在统计数据审核方面,每个用户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和相关文件要求自定义属于自己的审核公式,以便灵活多样的校核数据;在统计数据分析方面,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分析维度指标(例如,年度、季度等)和分析数据指标(例如,快件数量)填到报表行表头和列表头,系统将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分析数据。
2.1.4 统计数据质量
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一直重视统计数据质量。铁路和民航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务行政记录,较好地保证了数据质量,在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路水路运输统计中,由于基础设施、装备等基础指标拥有管理台账且相对容易核实,数据质量较好,而运输生产指标(包括运输量和吞吐量等指标)一直是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其容易受到人为干预的特点,交通运输部从过程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核查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采用机审、人核、抽查等多种方式加强过程控制。在机器审核方面,目前行业内已经全部实现利用统计软件上报统计报表,软件针对报表制度中的逻辑关系均开发相应的逻辑审核公式实施严格控制,禁止逻辑关系错误的数据上报。在人工审核方面,主要是从合理性角度,通过统计人员认真核查,评估合理后进行上报。在抽查核实方面,注重针对各类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以及评估认为有问题的区域的汇总数据或分类、分组汇总数据,进行抽查核实。
第二,针对重点统计指标数据开展评估。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①组织利用工业增加值、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数据、公路交通量等相关指标,从趋势图、相关系数、弹性系数、HP滤波、变异系数等角度对全国运输量总量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②针对个别增速快、总量大、单产高、月度间变化大的省份,加强统计上报数据间的关联性审核,并综合利用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联网售票、海事签证等行政记录对省级统计数据进行重点评估。③站在重新核实的角度,通过采用源头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重新评估和核实。2013年,为弥补价值量统计指标空白、完成国家统计局“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借助本次专项调查,同时也对各省公路水路运输量从“统一方法、统一调查、统一推算”角度进行全过程控制,由交通运输部“下核一级”,直接利用采集的车辆船舶基础数据,自上而下进行各省运输量统计推算,重建了公路水路运输量基数。并编制下发《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试行方案》,要求各省统一运输量日常统计采用专项调查月基数结合月度波动系数的方法,采用客观、难以干预的高速公路、联网售票等行政记录作为月度波动系数的数据来源,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组织和技术基础。
第三,启动“自查+核查”的监督模式开展统计质量核查工作。要求各省加强数据质量自查的同时,对部分省份开展重点核查工作。具体包括下发《关于重新审核2013年1月公路货物运输量数据的函》、《关于进行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对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数据进行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并先后赴港口大省开展现场核查,采用不受人为干扰的行政记录(海事船舶签证、海关监管、稽征收费、流量流向等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校验评估。
2.1.5 统计服务
近年来,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深度持续加强,应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明显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服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服务型行业,在服务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随着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国家对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分析的频度、研究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也明显提高。为促进行业统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研究建立了新形势下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交规划发[2010]100号),按照“统一归口、分工协作”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工作机制、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使得分析工作能够有效统筹各司局优势,既加强了分析的深入,又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增加了能耗统计、城市客运统计、交通扶贫统计等内容,并适当提高了部分指标的统计频度(如城市客运)。
第二,积极扩大统计数据服务范围。除了定期将统计数据报送部领导及部内相关司局外,还分发至各省厅,并与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物流协会和煤炭协会等单位建立了数据交换机制,同时在部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行业主要统计数据,扩大了行业统计数据的受众面,提高了关注度,增强了影响力。在发布日常统计数据的同时,加大了对统计数据的挖掘和解读,定期在中国交通报、中国港口、中国远洋航务等媒体发布对当期行业运行情况的分析、行业统计数据的解读,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加强了专题分析。提高了统计决策支持水平,丰富了信息发布内容,提升了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为提高研究深度,丰富和加强研究的技术手段,先后开展了一些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比如交通运输经济短期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中国运输指数(CSI)构建研究、交通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研究以及海运业供需平衡指数研究等。这些研究的开展,加强了交通运输行业与宏观经济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提高了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水平。
2.1.6 统计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信息数量的需求快速扩大,并对信息类型、信息质量、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分析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特别是大部制改革赋予交通运输部更多的统计职责,统计范畴由传统的公路水路延伸到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拓展,统计内容不断增多,统计调查对象急剧增加,统计的深度和广度均明显提升。
第一,与各阶段工作要求相适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顺利开展统计工作,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交通运输行业在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方面,根据各阶段统计工作的特点,制订了相关规定,形成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与国家层面的统计法律法规相结合形成了部门统计法律法规体系。
表8 交通运输行业统计法律法规一览表

续表

第二,在经费与队伍保障方面,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均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管理部门,均有专门的统计队伍支撑统计工作。其中,铁路行业的统计工作目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计划统计部具体负责承担,有专项经费支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综合统计由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统计处组织实施,委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中心承担具体工作,统计工作经费近年来通过在部门年度预算中以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的形式进行申请,改变了原来统计经费无出处的现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民航统计工作由国家民航总局发展规划司统计处负责,有专项经费支撑。邮政统计工作由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实施,统计经费通过在财政中列支有专项经费的形式予以支撑,每年国家邮政局均向各省拨付相应的统计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