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成就好孩子: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成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百善孝为先

家长,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善良、孝顺、注重礼节的环境下熏陶出来的孩子,大多能够被感染,能萌发尊重他人的真诚愿望,模仿着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朋友,与人和平相处,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

在我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至今虽然已经过去50多年,我仍然记忆犹新。

有一个叫李四的人,长大娶妻生子后,夫妇俩忤逆不孝,嫌弃年迈的老母亲,把她当奴隶使唤,脏活累活都让老妈去做。而夫妻俩则把儿子视为心头肉,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无比疼爱。

有一天,李四夫妻逼迫年老体弱的老母亲上山砍柴,老母亲因脚下石头滑落,不慎从山上摔下来,瘫痪在床不能活动。他们把老母亲当累赘,每天用破碗给老母亲一点糠糊糊吃,盼望着老母亲早一天饿死,免得伺候。多亏李四五岁的小儿子,每天趁父母不注意,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偷偷送点给奶奶,老人才没被饿死。

李四夫妇俩看老母亲饿不死,商量着要把她送进深山喂狼。一天傍晚,俩人把老母亲抬上荆芭,欺骗说是要拉她去邻村看戏。拉到离家十多里的深山里后,他们丢下老母亲,扛着荆芭回到了家。

李四的儿子看见父母回来了,而可怜的奶奶不见了,连忙跑到跟前说:“爹,娘,你们把那破碗和这荆芭保存好,小心风刮日晒坏掉了!”

李四夫妇不解地问:“保存破碗、荆芭干啥用?”

儿子一本正经地答道:“把它们当作传家宝,等我长大后你们给我娶了媳妇,我们就用破碗喂爹,用荆芭拉娘。”

儿子的话如一声惊雷,夫妻俩吓得魂飞魄散,拉上荆芭向山里飞奔。幸好老母亲还没被狼吃掉,两人把老母亲抬上荆芭拉回家里,从此精心伺候起了老母亲,重新做人,为儿子树立起了新榜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长辈在做,儿女在仿。

百善孝为先。我和妻子双方家庭因历史特殊原因,造成关系复杂,应该和不应该伺候的老人较多,我们对每位老人,不管与我们有无血缘关系,都关爱照护。我爱人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生母改嫁后没有再尽过抚养责任,我爱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她的生母改嫁到一个很贫穷的山村里,加上丈夫很早去世,一个孤寡老太太生活很困难。我们两人结婚后尽力照顾帮助她。尽管那时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经济上也很窘迫,可我们经常节省下粮票,买些大米、细粮送给她。只要有顺路回乡的人,每次都捆一箱食品捎回去,逢年过节总给她买衣服寄钱。她每次生病,我们总把她接到洛阳,出钱给她检查治疗,精心照顾调养。老太太经常当着众人夸奖我,她不止一次对人讲:“我就待见(注:北方方言,即喜欢)这个女婿。”

1980年冬天,我母亲患食道癌,我们将她从农村接到城里,当时我们刚结婚不久,家里一贫如洗,加上我的工作单位效益不好,经常一个月只发半个月的工资。但我们夫妻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借钱为母亲治病,后来借不到钱,我就到单位写申请,预支了半年的工资为母亲付医疗费。因为母亲行动不便,持续5个多月的放疗、化疗每次都要有人陪伴,当时我爱人已有6个多月的身孕,行动也很不方便,但我因工作太忙离不开,我妻子经常挺着大肚子在医院跑前跑后照顾母亲。后来,放疗室的医生多次提醒说:孕妇经常进出放疗室,这里面的射线对母子都不好。我爱人当时也明白放射线的危害,但为了老人,她一直坚持服侍我母亲放疗结束。

为了避免“孝敬长辈不足,疼爱孩子有余”的“道德不等式”出现在家里,有了孩子以后,我俩不断给孩子灌输“长者优先”的意识,让下一辈懂得尊老敬老。双方家里的老人无论谁来到我家,我和妻子都细心照料,家里有了好吃好喝的都以老人为先,为老人洗脸洗脚、洗衣做饭,我们夫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道德人格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孝道”是做人的根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今,我们的女儿、女婿、儿子一个比一个孝顺,对我们关心得无微不至,使我们老俩口吃穿不愁,无忧无虑,幸福无比。我们家先后六次被洛阳市精神文明办公室、老城区委、西关办事处评为“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