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正在大跨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预计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的一半来自数字经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均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2021年4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是GDP增速的3.2倍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充分地渗透和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公民的核心素养。不论是劳动者、消费者、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没有基本的数字素养都将寸步难行。提高数字素养既有利于数字消费,也有利于数字生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之一。2018年9月,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伴随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享用着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却没有搞明白“大、云、智、物、移”等数字技术的实质、延伸,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看到共享单车、滴滴、网红、自媒体、直播带货等层出不穷的经济表象,却没有深入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及共享经济、注意力经济、零工经济和平台经济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为什么数据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刷”抖音为什么会停不下来?我们的工作在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什么?VR游戏能有多逼真?“网红”月入十万是真的吗?“斜杠青年”是怎样的一类人?直播为什么能火?抖音怎么玩?我们该如何从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习惯上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并如鱼得水,过上“神仙”一般的生活?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能涵盖最广泛读者受众、内容更全面的科普型数字经济入门读物。其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1)浅显易懂。本书力求“信、达、雅”,即:信,科学内容准确;达,文字流畅酣达;雅,格调风雅谐趣。全文用大众化的语言,描述深奥的事物。比如对于专业问题、原理等,借助更贴近生活的事例,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进行描述;对于专业术语,“跳”出科研人员惯常使用的语言思维,用大众化的语言直白地“翻译”给没有专业基础的普通读者。
(2)系统全面。该书涵盖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主要的数字技术,具有系统全面、内在关联性强等特点,能让读者对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技术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进而更清晰深刻地理解数字经济本身。
(3)跨界融合。本书既讲底层技术,也论上层经济。除了介绍主要的数字技术,还重点讲述了数字经济,以及共享经济、注意力经济、零工经济等经济现象。重点不仅限于“网红”、主播等表面现象,而是深入解释其经济活动实质,如注意力为什么会成为财富,流量怎样变现等。
(4)形式别致。每章内容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引入,目的是向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科普书《动脑筋爷爷》致敬。相信很多人(从60后到90后)在小时候都看过这套科普书。小天真、小问号、动脑筋爷爷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于是,本书章前对话部分以长大后的小天真(萧天真)、小问号(温好)为主角,并加了胖子和大彭两个喜剧形象作为“捧哏”,一唱一和,烘托气氛,引入话题,使科普不再枯燥无味。
这又是一本看似不正经、实际很靠谱的科普书,力图将科学的严谨性和生活的趣味性融合在一起。
数字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高频的、颠覆性的创新,那么,作为数字经济科普书是否也可以尝试着创新呢?
在泛娱乐化时代,读者群体渐渐以95后、00后为主。他们从小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中,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审美品位及思维、语言、喜好等已经大大不同。
作者根据二十多年的阅读学习经验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与其高大上兼刻板严肃地讲解科学理论知识,不如更接地气且轻松愉快地将知识带入生活场景,从讨论生活趣事着手,然后普及知识技能,这样读者更容易接受。
因此,本书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试着换一种方式讲科普。从标题到内容,除了化用了部分古诗词外,还套用了一些网络上常见的“梗”,虽然形式看似不正经,但标题力求扣题,内容严谨靠谱,所有知识技能等论述均经过业内专家学者多番指点修正而成。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