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数据安全,不可忽视
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诸如“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泄露等现实风险。
所以平时上网以及使用各种App时,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1)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在使用各类网络账号时,除了不可避免的“实名认证”,不要在个人资料中随便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信息。尽量不在社交平台晒照片和暴露个人真实信息及私密信息(如姓名、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手机号、住址等),或者避免陌生人看到这些信息。
(2)谨慎提供手机应用授权,仅提供必需的授权。用安全软件关闭各种程序访问通讯录和获取通话记录等的隐私权限,除非确实必要。金融服务尽可能选择持牌金融机构,其他行业尽可能选择行业头部的知名机构。禁止购物类App获取定位信息,这样能杜绝大数据根据地理位置来推荐广告等。
(3)多平台、多账号比较价格,避免大数据杀熟。可先不登录账户进行查询,然后再登录账户进行购买,如果前后价格有差异,就要小心了。也可备一个“小号”,平时不用作购买,只用来比较价格,登录常用账号用无线局域网,登录“小号”用蜂窝网络,同时关闭网站的信息跟踪功能。
(4)使用主流浏览器都有的“禁止跟踪”功能。使用浏览器时,开启“无痕浏览”功能,或者在浏览器选项中稍加设置,选择“退出浏览器时,自动清除浏览痕迹”和“一律不保存密码”,不要选择启用“自动填充”功能。
(5)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密码、证件及设备。尽量在不同的网站平台使用不同的账号,并用不同的邮箱注册和关联,尽量避免直接使用手机号作为账户名。
(6)尽量不在网上做姓名测试或算命。当输入姓名和生日、出生地等信息进行查询时,这些信息也会随之泄露。同样,不要在网上玩一些趣味游戏,比如要求输入姓名、性别、属相、星座或生日,然后和某些名词一一对应,串成一组有趣的词语,这很容易被逆推出个人信息。
(7)不定期修改密码。不要把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不少于8位,使用大小写字母、字符、特殊符号和数字等复杂组合。不要将生日和手机号码作为密码,不可在不同账号上使用通用密码。一定要开启并使用网络账户上的登录保护,诸如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手机令牌和微盾等。
(8)不随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私密照片,如家中照片、孩子照片、单位照片、贵重物品照片等。可以“晒”花草风景照片,但是要在关掉定位以后拍照,照片的EXIF信息中包含GPS地址等;如果想“晒”机票、火车票、购物小票等,要先做模糊处理。
(9)安装电脑软件或手机App时,应选择可信渠道,不下载、安装和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软件。不随意打开垃圾邮件、垃圾短信或扫描不可信的二维码。关闭微信、支付宝等“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通过QQ号搜索到我”“通过邮箱搜索到我”等功能。
(10)手机和平板不要“蹭”免费WiFi,不要随便使用公共WiFi,WiFi开关最好关闭。在使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时候,为防止被蹭网,可用无线路由器绑定电脑和移动设备的MAC地址。
(11)不把重要信息保存到电脑和手机,也尽量不使用网盘和云存储,以免信息被窃取。尤其是重要文件、隐私信息、商业秘密、公司内部文件等,一定不要保存到网盘和云存储上。可以把数据资料保存到移动硬盘,存储重要数据的移动硬盘不外借,不随便插接公用电脑。U盘具有小巧、易携带等特点,但其稳定性不如移动硬盘,有丢失数据的风险。要及时更新电脑和手机上的安全防护软件,不定期杀毒。
(12)在使用智能手机通话和发送信息时,有被黑客监听的风险,而使用非智能手机通话和发信息相对安全。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如果不怕麻烦和条件允许,可以配备三部手机:功能手机用来通话和发信息;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来上网、刷微博、玩微信、看电影、玩游戏等;另一部智能手机作为金融交易专用手机,用来登录网银、炒股、网络购物等,该手机的号码不对外公开,用安全软件彻底检测和杀毒,设置好开机密码,进行金融交易时,为了安全起见,只使用蜂窝网络,不使用无线局域网。
(13)废旧手机和电脑不要随便丢弃或售卖。在丢弃或售卖前,对于电脑,最好拆除内存条和硬盘;对于手机,最好拆除存储卡,或者使用专用工具对电脑硬盘做一次“已删文件擦除”处理。
(14)快递单、实名制火车票、存取款凭条和刷卡回执单等重要单据,不要随便丢弃,应保管好,并不定期进行销毁处理。快递单不仅要涂抹收货人信息,还要涂抹运单号,因为通过运单号也可以查询到签收人信息,所以最好剪碎快递单。
(15)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暴露个人信息。尽量少办理会员积分卡或打折卡,这样会把个人信息透露给商家。街头发放的调查问卷,切不可随便透露姓名和真实信息。网上的调查问卷,不要贪图奖品随意作答。
(16)在电脑上登录微博、QQ、邮箱等网络账号时,最好用手机客户端扫描登录页面的二维码登录,既免去手动输入账号密码的麻烦,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密码安全。另外,不要在导航网站页面直接登录邮箱,而是要到邮箱网站的登录页面进行登录,以免账号和密码被导航网站的后台窃取。
(17)用电脑登录网银、购物网站和邮箱等个人账号时,完成操作后必须点击“登出”或“安全退出”,待退出系统以后关闭页面。否则,即使关掉页面,其在服务器上还处于登录状态。
(18)在电脑上删除重要文件时,不要只删除到回收站,可用安全软件上的“文件粉碎工具”将文件直接粉碎。不定期使用专用工具对电脑硬盘做“已删文件擦除”处理,以防日后被人为恢复。
(19)像苹果之类的手机,建议开启限制广告跟踪。否则,你浏览过的产品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如果你在京东浏览过信息,手机就会储存一个溯源码,在你打开爱奇艺以后,若有相关的广告植入,手机就会调取该溯源码显示广告。
(20)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有内置摄像头,都存在被黑客偷偷开启的风险,尤其在使用无线局域网时。如果不经常用,可用贴纸遮盖摄像头,需要时再揭开。住宾馆、公租房时,要检查有无针孔摄像头。
(21)在外购物出示手机付款码时,注意周围环境,要小心遮挡,防止被隔空盗刷。
当然,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不可能被完美保护。过于在意个人隐私,拒绝一切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服务,也会给自己造成诸多不便。因此,我们要有选择地允许个人信息的使用授权,来获得更精准优质的服务。